ID: 24487250

山东省临沂市九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657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东省,11月,答案,试题,语文,联考
  • cover
山东省临沂市九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11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阅读一本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读到精彩之处却被打断,随后脑海里便一直想象故事后续的情节,心心念念想要读完;一项工作任务进行到一半,因临时有事搁置,随后总是不自觉地想起未完成的部分,惦记着找时间完成它。其实,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20世纪20年代,苏联心理学家蔡格尼克进行了一项别具匠心的记忆实验。首先,她让参与者去完成22件简单的任务,比如,写下一首参与者喜欢的诗,从55例数到17,等等。参与者完成每项任务所需的时间比较接近,一般都为几分钟。接下来,蔡格尼克会随机抽取其中一半的任务,不让参与者完成,而另一半任务则允许他们顺利做完。在实验过程中,发放允许被做完和不允许被做完的任务的顺序也是随机排列的。待所有任务结束后,在参与者未做准备的情况下,蔡格尼克要求他们即刻回忆任务的具体内容。结果发现,对于未完成的任务,参与者的平均成功回忆率达到68%,而对于已完成的任务,平均成功回忆率只有43%。这一发现让蔡格尼克意识到,未完成的事情仿佛在人的脑海中留下了更为深刻的“烙印”,就如同一个悬念,久久挥之不去。后来,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被誉为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的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类具有一种自然的心理倾向,即“完成一个行为单位”,如去解答一个谜语、读完一本书等,这种倾向也被称为心理张力系统。 勒温发现,个人能动性的源泉是多元的、形形色色的。人们存在满足自己需要、完成动作的意识和企图,其中包括先天的需求(如口渴、饥饿等生理需求)和被称为“半需要”的需求,即一种被迫切感驱动的心理状态。个人心理需求被唤起,却未得到满足时,就会形成一个心理张力系统,该系统决定着个人行为的倾向、心理基调和特点。简单来说,满足需要的过程或解决某项任务的进程一旦被中断,个人的心理张力系统就会显现,从而使一个人为达到目标而采取行动。勒温认为,未完成的任务会使心理张力系统一直存在,只有当任务完成之后,与之并存的心理张力系统才会消失。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心理张力系统是产生蔡格尼克记忆效应的重要心理机制。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在生活中很常见,例如,学生在准备考试时,悬而未解的难题会让其印象深刻,频繁地闯入脑海,这时候,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就像一位无形的导师引导学生再次聚焦并钻研这些难题,直到彻底理解。了解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后,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它优化个人目标设定与任务管理策略,从而更好地完成各种工作和学习任务。 在制定目标时,不妨将大目标拆分成若干阶段性的小目标,并且有意识地在每个小目标结束时,保留一点尚未解决的小问题或者下一步行动提示。而在处理日常任务时,尝试按照重要性与紧急程度排序,优先攻克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对于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我们可以适当穿插进行,每次完成一部分后暂停,利用大脑对未完成事项的关注,合理安排后续跟进时间,确保各项任务有条不紊地推进,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虽然蔡格尼克记忆效应能够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助力,但倘若我们不能正确驾驭它,也可能引发一些负面效应。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