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9988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20古诗三首 教案+课件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242956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课件网) 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让我们开启大自然的探索之旅,感受自然之美、自然之趣,用积累的生动语言,书写属于我们的“自然之书”,争做“自然之书”的最佳创作者! 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2.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任务一 展美好想象,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任务二 听自然之声,记录大自然的绝美乐章 任务三 赏自然万物,记录大自然的奇趣景象 任务四 观生活百态,书写个人的想法建议 探索自然,争做“自然之书”最佳创作者 20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型:精读引领课 课时:2 任务一:展美好想象,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活动一: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活动二:体悟诗中静谧意境 活动三:感受山川磅礴气势 活动四:领略西湖灵动之美 第一课时 活动一: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活动一: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朗读三首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文中注音,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不明白的词语圈出来。 zhài fǎn tái chǔ gū fān liàn yàn méng yí 3.用“√”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4.朗读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练一练,写一写 返 孤 首撇短平,第二笔为竖撇,“反”字的捺画变长点,走之的横折折撇写小,捺画要舒展。 “子”要窄,横变为提;“瓜”中间是竖提, 竖长提短,提末端有一点。 5.认真写好钢笔字。 写一写,评一评 饮 右边横钩比左边的稍长,左边的竖提,要在撇的上边止笔。 评价小助手 姿势正确 笔顺正确 结构合理 纸面整洁 我获得了 颗星 活动二:体悟诗中静谧意境 活动二:体悟诗中静谧意境 1.朗读《鹿柴》,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鹿柴 [唐] 王维 鹿 柴 【唐】王维 空 山 不 见 人,但 闻 人 语 响。 返 景 入 深 林,复 照 青 苔 上。 诗意: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 / / / 在今陕西蓝田,王维曾在这里隐居。柴,同“寨”,栅栏,这里读zhài。 只,只是。 听见。 傍晚的阳光。 《鹿柴》的作者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兼音乐家,号摩诘居士,有“诗佛”之称。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清新自然,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豁然开朗的意境。 2.朗读《初秋行圃》,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想到的画面。 落日无情最有情, 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却不声。 初秋行圃 [宋] 杨万里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在园子里散步。 形容距离很近。 指叫声停止。 诗意:落日看起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听着声音像近在咫尺,却无法找到他们,一旦寻到他们的近旁,却又没有了声响。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 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却不声。 3.想象着诗中描绘的景色,诵读古诗。 作业布置 课后认真书写第20课《古诗三首》“写字表”中的汉字,并默写古诗《鹿柴》。 第二课时 鹿柴 [唐]王维 空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