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2632

13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课时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284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要的,葫芦,第二,课时,教案,格式
  • cover
统编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课 题 13.《我要的是葫芦》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任课教师 授课时数 第二课时 授课班级 2.1 授课时间 11.12 课标依据 【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阅读与鉴赏】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阅读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乐于与他人交流。 【表达与交流】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2.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思考的乐趣”这一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不料长了蚜虫,他却只顾葫芦,对叶子上的蚜虫置之不理,后来蚜虫越来越多,结果葫芦都掉光了的故事。课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情节有趣,主人公形象鲜明,故事寓意深刻,适宜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引发思考,锻炼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表现自己、天性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的特点。为什么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地方。因此,教学时可以此为突破口,图文结合,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此外,在教学中要采用情境创设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不同的朗读形式,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更好地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学习重点 难点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通过创设情境,在对话中了解植物叶子和果实的关系,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 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创设情境,在对话中了解植物叶子和果实的关系,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 3.通过对比课文插图,联系上下文、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 课件 板贴 评价任务设计 朗读2-3自然段画关键句子,同桌互读、分角色读展读、对比朗读,读出相应语气。达成率100%。 观看视频,蚜虫图片、课堂提问理解种葫芦人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达成率100%。 3.观察课文插图,观看视频、借助图片梳理内容明白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达成率90%。 学习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化身侦探 同学们,自从我们化身警员后,已经成功破解了青蛙小鸟纠纷案。黑猫警长正在招募小侦探和它一起探案呢!(播放AI视频) 观看视频。 从单元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带着探究的欲望去学文。 一、读准词语,获资格 词语读准,才有探案资格。 开火车读词语。 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开火车读词语。 观察课文插图,说不同之处。 预设1:第一幅图叶子还是绿色的,第二幅图叶子变黄了。 预设2:第一张图片的葫芦还在藤上,第二张的葫芦都掉了。 巩固强化字词认读,为后续朗读感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通过对比插图中葫芦的生长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因果关系,降低抽象文本的理解难度。 二、读取线索,查原因 走进课文,读取线索,查找原因。 线索一:不管蚜虫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葫芦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用横线画出来。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