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坐井观天》 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科目:语文 时间: 课题 《坐井观天》 课时: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 学 目 标 确 定 依 据 相关 课标 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与鉴赏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三、表达与交流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四、梳理与探究 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教 材 分 析 《坐井观天》 这篇课文是统编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空无边无际。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的全面。“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和盲目自大的人。 学 情 分 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成整体。这则故事内容简短有趣,学生要读懂还是很容易的,但是故事中寓意对一部分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或者是想象青蛙跳出井底世界的所见所想来拓展深化,帮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读懂寓言故事,真正了解寓意。 第一课时 学习 重点 1.运用上下文联系、插图辅助、生活联想等方法识记9个生字,规范书写2个生字,理解核心词语含义。 2.梳理三次对话的逻辑,通过分角色朗读,准确传递青蛙的固执与小鸟的诚恳,掌握对话朗读的语气技巧。 学习 难点 结合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的生活经历,理解二者对“天的大小”认知差异的根源,初步领悟寓言道理。 学习 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认读“观、沿、抬”等9个生字,正确书写“观、呀”2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语气、做动作、对比句式等方式,体会青蛙和小鸟的内心想法,把握问句、反问句的重音与语气,学习基础朗读技巧。 3.找出青蛙和小鸟关于“天有多大”的争论内容,结合对话细节理解二者看法不同的原因。 评价 任务 评价目标一: 1.能正确读出“观、沿”等9个生字,借助课文语境或生活实例,说出“坐井观天、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书写“观、呀”时,笔顺正确、结构匀称,经同桌互评和教师指导后能修正书写问题。 评价目标二: 1.分角色朗读时,能读出青蛙反问句的强硬语气和小鸟陈述句的诚恳语气,准确把握重音。 2.朗读流畅自然,能配合简单动作或表情强化对人物心态的表达。 评价目标三: 能清晰说出青蛙和小鸟的争论焦点是“天有多大”,列举出二者的不同观点。 教 学 流 程 与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神奇的寓言王国,王国里有两只小动物吵起来了,到底谁对谁错呢?你们快来判断一下吧!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坐井观天》 进入新课 环节一:初读课文 了解人物、事件 (1)识记生字“观”,说出“观”的意思(看),理解课题“坐井观天”(坐在井里看天) (2)教师板书“观”,学生练写,学生互评(描一写一,互评再写)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