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5943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155735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伯牙,PPT,25张,课件,鼓琴
  • cover
(课件网) 第七单元 看清目标 借助语言文字 展开想象 体会艺术之美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读一读古文 1.读对 2.读熟 3.读出意思 伯 牙 鼓 琴 伯牙鼓琴,锺[zhōng] 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shǎ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shāng shāng] 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wéi]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 牙 鼓 琴 【伯牙】春秋战国时晋国上大夫,著名的琴师,被尊为“琴仙”。 到底伯牙鼓琴技艺如何? 【学习任务】 画出文中直接描写伯牙鼓琴的句子。 读一读,品一品。借助语言文字体会艺术之美。 伯牙鼓琴,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思考】 读到这句话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伯牙鼓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思考】 读到这句话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我们也能成为伯牙的知音 实际上当时的情形时是这样的……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等,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等传说;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高雅艺术 未必人人 都是知音 什么是知音? 【知音】对音乐有研究的人 伯牙的知音是谁? 伯牙心中知音是 锺子期 传说是这样的…… 相传,锺子期巧遇伯牙鼓琴,相见后,伯牙与子期八拜相交。 当天,两人彻夜畅谈。子期因为上有年迈高堂,下有兄弟姐妹,无法与伯牙同去研讨音乐。二人约定来年中秋相会。 让你感到意外的是? 【锺子期】山中樵夫 为什么地位悬殊、短暂相识 却可以视为知音答案就在文中……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心中有话 借琴表达 志 志者,意也———《说文解字》 相传,伯牙为了学习古琴,独自在东海蓬莱岛上,每日面对浩瀚的大海,远望高山峻岭,他觉得自己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奔腾不止;情操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 终于,伯牙名满天下。他创作了《高山流水》一曲。然而曲高和寡,始终无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 志 志者,意也———《说文解字》 子期则 生于山水 什么是知音? 【知音】比喻知己。 共享山水,同爱自由 千古知音佳话,绝非如此简单 故事结局让人意外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对伯牙而言,这等同于? 知音——— 可以是生死之交 故事结局让人意外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但更意外的是——— 人们用另一种艺术形式 让知音复活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唐·李白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君马黄》唐·李白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送韦城李少府》唐·张九龄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西北有高楼》汉·佚名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知音者诚希》唐·韩愈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羌村》唐·杜甫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遇旧友》明·吴伟业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二首》 唐·高适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唐 孟浩然《示孟郊》 释意:锺子期俞伯牙一相见,便知道遇知音,高山流水的故事流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