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6132

【接力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卖汤圆》 教案

日期:2025-11-2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3589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接力,音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接力版(2024)小学一年级上册《卖汤圆》教学设计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课型 唱游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卖汤圆》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情感与兴趣:用风趣、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市井叫卖场景和热闹氛围,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节奏游戏、模唱、打击乐器伴奏和分角色表演等方式,学会演唱歌曲并参与表演。知识与技能: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能按节奏念白“卖汤圆”等歌词;初步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 内容与结构:主题鲜明:歌曲《卖汤圆》生动描绘了市井叫卖汤圆的热闹场景,充满生活气息。要素清晰:教材提供了完整的歌谱(1=D, 2/4拍,活泼地)、词曲作者信息(中国台湾民歌),歌词口语化,富有叙事性。活动明确:教材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① 用“la”模唱旋律,体会风趣情绪;② 选择打击乐器伴奏;③ 分角色表演,再现庙会热闹气氛。音乐与歌词特点:旋律与节奏:旋律流畅,节奏明快,大量运用了模仿叫卖声的旋律进行,生活气息浓厚。文化内涵:歌词“吃了汤圆好团圆”体现了汤圆象征团圆的传统习俗,“公平交易可以保退换”反映了朴素的商业诚信。教学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是学生感受市井文化、了解民间习俗的生动素材。能力培养价值:模唱、伴奏、表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节奏感和合作能力。情感教育价值:传递了劳动、诚信、团圆等积极价值观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一年级学生对“卖东西”、“逛庙会”有生活经验,对“汤圆”熟悉,易于产生共鸣。他们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学习优势:歌曲情节性强,富有动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打击乐器和角色扮演活动符合其年龄特点。潜在难点:歌曲篇幅较长,歌词记忆有一定难度。分角色表演时,需要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对歌曲中反映的传统市井生活可能比较陌生。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能感受歌曲《卖汤圆》活泼、风趣的情绪,感知其作为台湾民歌的独特韵味,体验音乐所描绘的庙会热闹场景和市井生活气息。艺术表现: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能跟随音乐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叫卖、品尝等情景;能尝试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创意实践:能够根据对歌曲的理解,分组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如小贩、顾客),创编表演动作,表现庙会的热闹气氛。文化理解:通过学唱和表演,知道汤圆象征着团圆,了解歌曲反映的传统市井生活,萌发对民间习俗和民族音乐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乐于参与情景表演。 教学难点 在稳定的节拍下,协调地完成歌唱与表演动作。 课前准备 PPT课件、歌曲音频/钢琴、响板、沙锤、头饰(汤圆摊主、顾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语言:“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音乐列车要带我们去一个热闹的古代街市,那里有一位小二哥正在卖一种好吃的食物———汤圆!我们一起去听听他是怎么叫卖的吧!” 被画面和叫卖情境吸引,产生好奇心。 利用教材意境,创设“古代街市”的情境,快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教师语言:“你们吃过汤圆吗?汤圆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它有什么寓意?(团团圆圆)”2.初次聆听,感受情绪教师语言:“我们来听一听这首《卖汤圆》,歌曲的情绪是优美的还是风趣的?”3.感受与交流教师语言:“歌曲听完了,你觉得有趣吗?小二哥是怎么叫卖汤圆的?(卖汤圆,卖汤圆……)”第二部分:学习歌曲,体验叫卖1.学习稳定的节拍教师语言:“叫卖要有节奏感,我们来跟着老师的掌声,一起用‘走’和‘跑’来感受一下稳定的节拍。”2.按节奏读歌词教师语言:“现在我们跟着稳定的节拍,像小二哥一样有节奏地叫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