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96133

【接力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新年锣鼓》 教案

日期:2025-11-2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3647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接力,音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接力版(2024)小学一年级上册《新年锣鼓》教学设计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课型 唱游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新年锣鼓》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情感与兴趣:用欢快、热烈的情绪参与音乐活动,感受歌曲《新年锣鼓》所表现的新年热闹、祥和的节日气氛,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快乐。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节奏念白、声势律动、打击乐器演奏和情景表演等方式,学会参与音乐表现。知识与技能:能按稳定的节拍有节奏地念诵歌词;能模仿鼓、镲、锣的基本演奏姿势和节奏;能参与简单的集体表演。 教材分析 1.内容与结构:主题突出:隶属于“六、欢乐节日”单元,以“新年锣鼓”为核心内容,紧密围绕新年习俗展开,节日气息浓厚。要素清晰:教材提供了清晰的童谣节奏谱(针对鼓、钹、锣三种乐器)和提示性歌词,活动要求明确:① 边念边敲,表现气氛;② 拍手伴奏;③ 根据图画创编童谣并表演。图文并茂:童谣节奏谱、乐器图示、儿童演奏插图和新春节日场景图相互配合,直观生动。活动设计特点:实践性强:强调“念、敲、拍、创、演”多种感官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层次分明:从模仿演奏(边念边敲)到节奏伴奏(拍一拍),再到创意表达(编创表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开放性好:“根据图画编创”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教学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是学生感受、体验新年锣鼓这一传统民俗文化的有效载体。能力培养价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协作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社会性发展价值:合奏、表演等活动需要沟通与配合,有助于社会性发展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一年级学生对“过年”、“锣鼓”有生活经验和直观印象,易于产生共鸣。他们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敲敲打打的活动充满兴趣。学习优势:教材中的活动(念童谣、敲乐器、拍手、表演)符合学生爱动、爱表现的天性,能有效维持其学习注意力。潜在难点:节奏稳定性:在集体演奏中保持统一的节奏和速度有一定难度。创编逻辑性:即兴编创歌词时,可能过于关注押韵而忽略内容连贯性。合作协调性:分声部合奏或小组表演时,需要较强的倾听和配合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能感受童谣《新年锣鼓》热闹、欢快的情绪,感知鼓、钹、锣等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体验音乐所表现的新年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艺术表现:能按稳定的节奏有表情地念诵童谣;能模仿鼓、钹、锣的基本演奏方法参与伴奏;能尝试进行简单的节奏创编。创意实践:能够根据图画提示,即兴创编关于过年习俗的歌词并念诵表演。文化理解:通过念、敲、拍、演等活动,了解新年敲锣打鼓的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欢乐气氛,萌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并表现歌曲热闹、欢快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在稳定的节拍下,协调地完成念白、声势和乐器演奏。 课前准备 PPT课件、歌曲音频/鼓、镲、锣等打击乐器(或替代品)、新年装饰物(灯笼、福字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语言:“小朋友们,你们好!听!(播放锣鼓声)这是什么声音?对啦!锣鼓声!今天,音乐列车要带我们去参加一个最热闹、最喜庆的节日———春节!我们一起去学一首《新年锣鼓》!” 被锣鼓声和热闹画面吸引,进入课堂状态。 利用音效和画面直接创设新年情境,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情境导入,感受新年1.谈话导入———春节习俗教师语言:“过年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什么呀?(引导学生说出: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对了!还有最重要的一样———敲锣打鼓!锣鼓一响,年味儿就来啦!”2.初次聆听,感受情绪教师语言:“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新年锣鼓》,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是安静的还是热闹的?”3.谈谈聆听感受教师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