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5274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7单元《春天来了+两个犹太人》教学设计(表格版)

日期:2025-11-2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444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学设计,春天来了+两个犹太人,单元,一年级,下册,新教材
  • cover
《春天来了 + 两个犹太人》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一年级下册第 7 单元《诗乐画舞(二)》 第 2 课时 ———《春天来了 + 两个犹太人》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含歌曲音频 / 视频、春天实景图片、《两个犹太人》绘画原作及管弦乐演奏视频)、钢琴、简易打击乐器(如沙锤、三角铁)、绘画工具(画纸、彩笔) 教材分析 《春天来了》是一首德国民谣,采用 C 调、4/4 拍、中速,整体风格愉快活泼。歌曲结构为 aba 三段式(三个单乐句组成),篇幅短小,旋律流畅自然,词曲采用一字一音的编排,朗朗上口,易于低年级学生学唱。歌曲中融入附点音符、渐强渐弱等音乐要素,生动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小鸟歌唱、儿童嬉戏的热闹场景,兼具童趣与音乐美感。《两个犹太人》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创作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中的第六首曲目,后改编为管弦乐曲,采用混合再现三段曲式(A+B+C)。乐曲通过截然不同的音乐素材刻画两个鲜明对比的犹太人形象:A 段旋律厚重、节奏稳健,表现富有自满的犹太人;B 段旋律纤细、情绪低沉,描绘贫穷悲哀的犹太人;C 段通过复调织体融合 A、B 两段素材,展现两人的 “相遇” 与对话,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与艺术感染力。两首作品一唱一听、一喜一沉,形成鲜明对比,既能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又能拓展音乐审美视野。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偏爱活泼欢快、节奏明快的歌曲,乐于参与集体互动、音乐游戏和肢体律动。作为低年段学生,他们音乐基础薄弱,对附点节奏、渐强渐弱等音乐要素的认知较浅,音准与节奏把控能力有待培养。该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易受外界干扰,需通过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环节保持学习兴趣;同时,他们想象力丰富、喜欢绘画与表演,适合通过 “唱、跳、画” 结合的方式深化学习体验。学生对德国民谣、俄国古典音乐及相关文化背景了解较少,需结合作品适度渗透,为理解音乐内涵铺垫基础。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春天来了》愉快活泼的情绪与 4/4 拍的规整韵律,体会《两个犹太人》中 A、B 两段音乐的鲜明对比,辨识不同旋律、节奏所传递的情感差异。 感知德国民谣的质朴流畅与俄国管弦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初步的音乐审美辨别能力。 艺术表现 能准确演唱歌曲《春天来了》,做到吐字清晰、情绪饱满,熟练掌握附点音符及渐强渐弱的演唱技巧。 理解歌曲 aba 三段式结构,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做到乐句衔接自然。 能通过肢体语言、简易打击乐器配合演唱《春天来了》,用绘画形式表现《两个犹太人》的音乐形象。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或独立设计肢体律动(如模拟小鸟飞翔、花朵绽放等),配合《春天来了》的节奏与情绪进行表演唱。 能聆听《两个犹太人》的音乐,发挥想象力,用绘画创意表达对两个犹太人形象的理解。 文化理解 了解《春天来了》是德国民谣、《两个犹太人》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作品,知晓相关创作背景。 通过歌曲演唱与乐曲欣赏,感受春天的自然之美,理解音乐对人物形象与社会场景的刻画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关注多元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春天来了》,准确把握歌曲愉快的情绪与 4/4 拍的节奏。 理解《春天来了》aba 三段式结构,掌握附点音符、渐强渐弱的演唱技巧。 教学难点 精准演唱附点音符,避免节奏拖沓;自然表现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贴合歌曲情感。 理解《两个犹太人》中音乐要素与人物形象的关联,用绘画准确传达音乐所刻画的性格差异。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问题导入 情境激趣 1. 提问:“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春天来了,大自然会有哪些变化?” 结合学生回答,展示春天实景图片(嫩绿小草、飞舞小鸟、嬉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