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娃变油娃》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一年级下册第 2 单元《童谣新唱》 第 2 课时 ———《海娃变油娃》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海娃变油娃》是一首根据客家童谣改编整理的律动儿歌,隶属花城版一年级下册《童谣新唱》单元。歌曲采用 F 大调、3/4 拍、中速,由 6 个乐句构成,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欢快明快,简单易唱。其创作素材源自广东客家或福建闽南民间舞曲,既保留了客家童谣的质朴乡音与地域特色,又以 “海娃变油娃” 的创意歌词传递童真童趣,蕴含着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能让学生在传唱中初步感知客家风土民情与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偏爱节奏欢快、旋律活泼的作品,乐于参与集体活动、音乐游戏及肢体律动。作为刚入学的学生,他们音乐基础薄弱,音准、节奏把控能力尚在培养阶段,对 3/4 拍 “强弱弱” 的节奏规律认知不足,需通过直观体验、趣味互动逐步引导。该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易受外界干扰,需借助多样化教学环节保持学习兴趣。他们模仿能力强、喜欢展示自我,适合通过集体律动、上台表演等方式深化学习体验,同时对客家文化的认知较浅,需结合歌曲渗透地域文化知识,培养文化认同感。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中速、自豪欢快的风格特点,体会 3/4 拍音乐的韵律美与客家童谣的乡韵特色。 辨识歌曲 6 个乐句的旋律变化,感受歌词中 “海娃变油娃” 的创意与童真情感。 艺术表现 能准确演唱歌曲《海娃变油娃》,做到吐字清晰、情绪饱满,展现歌曲的自豪与欢快。 初步掌握 3/4 拍 “强弱弱” 的节奏规律,能随音乐稳定打拍,准确把握歌曲节奏特点。 能通过声势动作、肢体律动等方式配合演唱,表现歌曲的韵律与情绪。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用肢体律动或简单声势动作表现 3/4 拍的节奏特点与歌曲乐句情绪。 能参与舞台展示活动,结合歌曲创意表达对 “海娃变油娃” 的理解与感受。 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的客家童谣属性、改编背景,知晓客家民系的相关文化常识(如迁徙历史、民俗特色)。 通过学唱与实践,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的魅力,培养对客家文化的认同感与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歌曲《海娃变油娃》,感受客家童谣的风格与 3/4 拍音乐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 掌握 3/4 拍 “强弱弱” 的节奏规律,能用肢体律动或声势动作精准表现歌曲节奏与乐句特点。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问题导入 1. 提问:“同学们,中国有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除了我们熟悉的民族,还有一些特色民系,大家知道客家人吗?” 2. 播放客家文化相关图片 / 视频(如客家围龙屋、客家方言、民俗活动),简要讲解:“客家人是汉族的独特民系,源自中原,南迁后在粤闽赣地区定居,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好听的客家童谣 ———《海娃变油娃》”,板书课题并带领学生齐读。 1. 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观看图片 / 视频了解客家文化。 2. 齐读课题,初步建立对歌曲的认知。 通过民族文化提问与直观素材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铺垫客家文化背景,自然引出教学主题。 二、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1)——— 聆听感受,初识歌曲 1. 首次聆听:播放歌曲音频,提问:“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快是慢?” 2. 结合学生回答,明确歌曲 “中速、自豪欢快” 的特点,带领学生用 “拍手 - 拍肩 - 拍肩” 的动作感受 3/4 拍节奏,再次聆听歌曲,提问:“歌词里唱到了‘海娃’变成了什么?”3. 出示歌词,带领学生逐句朗诵,强调吐字清晰、语气自豪,体会 “海娃变油娃” 的创意与童真。 1. 聆听音频,感受歌曲情绪与速度,举手回答问题。 2. 随教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