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群》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一年级下册第 5 单元《幸福的一家》 第 4 课时 ———《雁群》(唱歌课型)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雁群》是花城版一年级下册《幸福的一家》单元的收尾唱歌课,采用 bE 大调、2/4 拍、中速,情绪愉悦活泼。全曲为一段体结构,由六个乐句组成,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规整,同音高连音线的运用赋予歌曲连贯舒展的韵律,易于低年级学生学唱。歌词以大雁迁徙为核心题材,生动描绘了雁群 “排成一字、排成三角” 的有序飞行场景,蕴含着 “团结协作、互帮互助、遵守纪律” 的深刻寓意,既贴近自然现象,又与单元 “幸福的一家” 所倡导的互助精神相呼应,是落实 “节奏把控” 与 “品德渗透” 的优质素材。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偏爱节奏明快、贴近自然的歌曲,尤其对 “大雁” 这类具有群体特性的动物兴趣浓厚。经过前序单元学习,他们已初步掌握基础节奏与简单演唱技巧,但对 “同音高连音线” 的演唱技巧仍不熟练,音乐基础较为薄弱。该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易受外界干扰,需通过 “情境创设 + 游戏化教学” 保持兴趣;模仿能力强、喜欢集体参与,适合通过 “听 - 仿 - 唱 - 演” 一体化形式深化音乐感知与情感体验,在具象场景中理解 “团队协作” 的内涵。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中速、愉悦活泼的风格特点,体会旋律的连贯美与节奏的明快美,理解歌词描绘的大雁迁徙的生动场景。 辨识歌曲中 “同音高连音线” 的韵律特点,理解其对表现 “雁群平稳飞行” 的表现力。 艺术表现 能以轻快、饱满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做到吐字清晰、节奏稳定,准确把握中速的演唱速度。 初步掌握 “同音高连音线” 的演唱技巧,做到 “音高不变、气息连贯”,准确把控歌曲旋律的连贯性。 能通过肢体律动、打击乐器伴奏等方式配合演唱,生动表现雁群飞行的有序与团结。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用肢体动作模拟雁群飞行(如排成 “一” 字、“人” 字队形),配合歌曲节奏与情境进行表演。 能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设计简单伴奏(如沙锤轻摇模拟风声,铃鼓强拍敲击模拟大雁振翅)。 文化理解 理解歌曲蕴含的 “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的内涵,体会雁群的团队精神与单元 “幸福的一家” 的情感关联。 通过学唱与实践,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培养遵守纪律、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与集体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轻快、愉悦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旋律与节奏。 认识并掌握 “同音高连音线” 的演唱技巧,理解其音乐含义。 教学难点 精准把握 “同音高连音线” 的连贯性,避免出现断音或换气不当的问题。 用演唱与肢体动作生动表现雁群的团结协作,实现音乐表现与情感内涵的融合。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唤醒兴趣 1. 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大雁吗?大雁飞行时会排成什么队形呀?它们为什么要一起飞行呢?” 2. 播放大雁迁徙实景图片 / 动画,引导观察:“看!雁群飞行时多整齐,有的排成‘一’字,有的排成‘人’字,它们互相帮助、一起飞向远方,多团结呀!” 3. 出示大雁头饰 / 手偶,互动:“今天我们就来扮演可爱的大雁,学习一首赞美雁群的歌曲 ———《雁群》”,板书课题并带领学生齐读。 1. 积极回答问题,分享对大雁的认知。 2. 观看图片 / 动画,感受雁群的团结有序,产生好奇心。 3. 佩戴头饰 / 手偶,齐读课题,建立对歌曲的情境期待。 通过自然现象提问与直观素材展示,激发学习兴趣,用 “团结飞行” 的场景铺垫主题,自然引出教学内容,为歌曲情感表达与律动表现铺垫基础。 二、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1)——— 聆听感受,初识歌曲 1. 首次聆听:播放歌曲音频,提问:“这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