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苏教版)八年级 下 第三节 常用的急救方式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任务一,任务二 课堂练习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标要求 思考 板书设计 课标要求 学业要求:能说出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常用急救方法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点。能在模拟情境下初步练习心肺复苏和止血包扎的基本操作。能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并知道初步的应对原则。认识到及时、正确的急救措施对挽救生命、减轻伤害的重大意义。 学习内容: 1、初步学会运用急救知识和方法,模拟练习常用急救措施; 2、理解维护身体的健康需要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方法; 3、珍爱生命,关注自身及他人健康与安全,具备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自救互救的意识。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急救知识的学习,深化对“结构与功能”、“稳态与平衡”的理解,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当生命活动失衡时,及时的外部干预可以维持或恢复基本生命功能。 科学探究:在模拟急救实践中,学会观察、模仿、纠正和优化操作步骤,体验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探究过程。 科学思维:培养严谨求实、珍爱生命、勇于担当的科学态度。理解急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树立“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明确掌握急救技能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激发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并愿意向家人和朋友传播急救知识。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意外无处不在,危险就在身边”。 激趣导入 “假设你在现场,目睹了这些情况,你会怎么办?是惊慌失措、不知所措,还是能果断伸出援手?”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 “心脏骤停后,大脑缺氧时间超过4分钟,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这就是医学上的‘黄金4分钟’。” 激趣导入 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和疾病,掌握一些关键的急救技能,就可能在与死神赛跑中赢得宝贵的时间,挽救生命,减轻伤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救命术’———常用的急救方法。” 任务一:心肺复苏-“重启生命引擎” 什么是“心搏骤停”?它和普通晕倒、昏迷有什么主要区别?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有效的泵血功能。 区别:普通晕倒/昏迷的人通常仍有呼吸或微弱呼吸;心搏骤停者呼吸停止或呈濒死叹息样呼吸,同时心跳停止。最关键判断依据是有无反应和无正常呼吸。 任务一:心肺复苏-“重启生命引擎” 心肺复苏的核心目标: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必要时),暂时替代心脏和肺的功能,维持最低限度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专业救援争取时间。 任务一:心肺复苏-“重启生命引擎” 在施行心肺复苏前,施救者应该先快速确认患者的呼吸和心跳情况,然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及时的医疗救治。 任务一:心肺复苏-“重启生命引擎” 第一步,胸外按压。要点是快速、用力、不间断; 1、定位按压点: 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 2、姿势: 一手掌根置于按压点,另一手叠放其上,十指交叉翘起。双臂伸直,用上半身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3、频率: 100-120次/分钟! 4、深度: 成人5-6厘米,儿童约胸廓厚度的1/3。 5、关键: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尽量减少中断。 任务一:心肺复苏-“重启生命引擎” 任务一:心肺复苏-“重启生命引擎” 第二步,开放气道;使患者处于仰卧位,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如痰液),并通过压额、抬颔的方法使颈部气道尽量开放。 任务一:心肺复苏-“重启生命引擎” 第三步,人工呼吸(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使患者胸廓有节律地缩小和扩大,逐渐恢复自主呼吸。口对口吹气法是常用的方法。) 1、对成年人施行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 30:2 (按压30次,吹气2次)。 2、每次送气量一般为500~600ml。 任务一:心肺复苏-“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