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解释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理解生命系统的动态平衡性。 科学探究:设计并实施“校园周边致癌因素调查”,提出可行性建议。 科学思维:通过调查数据归纳癌症防治措施,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心血管疾病案例。 社会责任:制定家庭健康计划书,宣传“合理膳食+运动”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学习重点 (1)癌症的三级预防措施(尤其一级预防)。 (2)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健康生活方式。 学习难点 理解癌症发生的生物学机制(基因突变积累)。 (2)分析生活习惯与疾病之间的科学联系。 【课前预习】 1、癌症是人体细胞因_____异常改变而导致的恶性增殖疾病。 2、癌细胞具有_____、_____和转移的特点。 3、致癌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如_____)、化学因素(如_____)和生物因素(如病毒)。 4、预防癌症的关键是远离_____,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5、心血管疾病主要指_____、冠心病等心脏和血管病变。 6、冠心病是由于_____堆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 7、高血压的判断标准是收缩压持续≥_____ mmHg或舒张压≥_____ mmHg。 8、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_____、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 9、癌症的防治措施包括_____预防(减少致癌因素)、_____筛查和规范治疗。 10、吸烟是诱发_____癌和_____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11、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脏功能,降低_____疾病风险。 12、定期体检属于癌症_____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13、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持续_____疼痛。 14、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如发霉花生)可能诱发_____癌。 15、青少年预防心血管疾病应避免高_____、高糖饮食。 【课中研学】 问题: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问题:依据课本“调查:癌症的防治措施”,列举3项生活中可行的癌症预防方法。 问题:动脉粥样硬化是如何导致冠心病的? 问题:结合癌症和心血管疾病预防,设计一份“青少年健康生活倡议书”(至少3条)? 【课堂总结】 双疾病防控三原则:早预防(戒烟/锻炼)→ 早发现(筛查/体检)→ 早治疗(科学就医)。 健康宣言:“我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的是( ) A. 紫外线 B. X射线 C. 黄曲霉素 D. HPV病毒 2、冠心病患者突发胸痛时,首要措施是( ) A. 立即跑步就医 B.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C. 大量喝水 D. 用力拍打胸口 3、关于癌症的防治,错误的是( ) A. 晚期癌症无法治疗 B. 定期筛查可早期发现 C. 健康饮食降低风险 D. 避免接触致癌物 4、下列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是( ) A. 长期高盐饮食 B. 每日快走30分钟 C. 熬夜工作 D. 情绪焦虑 5、癌症的本质是( ) A. 细菌感染 B. 细胞分裂失控 C. 营养过剩 D. 器官老化 【分层作业】 1、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是( ) A. 遗传 B. 吸烟 C. 运动不足 D. 高糖饮食 2、心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是指( ) A. 糖尿病 B. 高血压 C. 肥胖 D. 高血脂 3、下列属于生物致癌因子的是( ) A. 苯并芘(烧烤产生) B. 肝炎病毒 C. 核辐射 D. 亚硝酸盐 4、综合题:简述预防癌症的“三级预防策略”。 5、某人长期高脂饮食、吸烟且缺乏运动,最可能增加的疾病风险是( ) A. 白化病 B. 冠心病+肺癌 C. 侏儒症 D. 夜盲症 6、关于心肌梗死,正确的是( ) A. 青少年不会发生 B. 与动脉硬化无关 C. 需立即心肺复苏 D. 高血压是其诱因 7、癌症筛查的主要意义是( ) A. 彻底治愈癌症 B. 发现早期病变 C. 替代健康生活方式 D. 预防基因突变 8、综合题:设计一个校园“健康周”活动方案,包含癌症和心血管疾病预防宣传。(要求:至少2个具体活动)?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基因 2、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改变 3、辐射、烟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