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急救知识的学习,深化对“结构与功能”、“稳态与平衡”的理解,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当生命活动失衡时,及时的外部干预可以维持或恢复基本生命功能。 科学探究:在模拟急救实践中,学会观察、模仿、纠正和优化操作步骤,体验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探究过程。 科学思维:培养严谨求实、珍爱生命、勇于担当的科学态度。理解急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树立“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明确掌握急救技能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激发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并愿意向家人和朋友传播急救知识。 学习重点 (1)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和要点。 (2)指压止血法和包扎止血法的正确应用。 学习难点 (1)心肺复苏实践中,按压位置、深度、频率的准确把握(在模拟中理解标准)。 (2)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保持冷静,并有序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施救(应急思维的建立)。 【课前预习】 1、当发现有人倒地,首先应观察周围环境是否_____,确保施救者和患者的安全。 2、判断患者意识时,应轻拍其_____,并大声呼唤。 3、如果患者无意识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应立即启动_____,并拨打急救电话_____。 4、心肺复苏的步骤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_____。 5、胸外按压的位置是_____,按压深度至少_____厘米,按压频率为_____次/分钟。 6、进行人工呼吸前,应先检查并清理患者_____内的异物。 7、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是_____。 8、止血前需先判断出血类型:_____出血、_____出血和_____出血。 9、小静脉出血可用_____止血法;大动脉出血需用_____止血法。 10、用止血带止血时,应记录_____,并每隔_____分钟放松一次。 11、对于骨折患者,应先_____再固定。 12、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_____,避免奔跑,并尽快送医。 13、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包括_____和尽快送医。 14、对溺水者救上岸后,若其无呼吸,应先进行_____,而非控水。 15、烧烫伤后应立即用_____冲洗伤处,切勿涂抹牙膏、酱油等。 【课中研学】 问题1:为什么心肺复苏强调“黄金4分钟”? 问题2:胸外按压时为什么要保证足够的深度和频率? 问题1:请按顺序简述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问题2:人工呼吸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问题1: 如何区分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问题2:不同出血类型应分别采用哪些止血方法? 问题1:异物堵塞气道时应如何施救? 问题2:烧烫伤后为什么不能涂抹牙膏或酱油? 【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两大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并总结急救的核心精神:知识是基础,勇气是关键,爱心是根本。鼓励学生成为校园和家庭的“急救小卫士”。 学生活动:参与总结,填写“自我评价表”,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体系,强化记忆,并将课程主题从技能学习升华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练习】 1、心肺复苏中,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是( ) A. 15:2 B. 30:2 C. 15:1 D. 30:1 2、下列哪种出血情况最危险?( ) A. 毛细血管出血 B. 静脉出血 C. 动脉出血 D. 皮下出血 3、进行人工呼吸前,首先应( ) A. 测量血压 B. 清理口腔异物 C. 检查瞳孔 D. 摇晃患者 4、被毒蛇咬伤后,错误的做法是( ) A. 奔跑求救 B. 保持冷静 C. 包扎伤口近心端 D. 尽快送医 5、烧烫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 涂抹牙膏 B. 用冷水冲洗 C. 用冰块直接敷 D. 挑破水泡 【分层作业】 1、心肺复苏的第一步是( ) A. 胸外按压 B. 人工呼吸 C. 评估环境安全 D. 呼叫患者 2、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 ) A. 毛细血管出血 B. 静脉出血 C. 动脉出血 D. 所有出血类型 3、骨折急救时,首先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