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6541

2.1.2 植物的光合作用 导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北京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9次 大小:482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1.2,植物,光合作用,导学案,答案,-2025-2026
  • cover
2.1.2《植物的光合作用》导学案(学生版) 一、学习目标 1. 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关系。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2. 通过分析光合作用的经典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尝试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实验,如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或产物,提高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 3. 体验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的艰辛历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认识到光合作用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爱护绿色植物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实质。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探究实验。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2. 难点 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机制。 设计并实施探究光合作用相关因素的实验,尤其是控制变量和分析实验结果。 三、学习过程 1. 导入新课 思考问题:植物是如何制造出这些有机物来维持自身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的呢? 2.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阅读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过程: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易熄灭;将小白鼠与绿色植物放在同一密闭玻璃罩内,小白鼠不易窒息死亡。思考并回答:从这个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英格豪斯的实验:了解英格豪斯的改进实验,他发现只有在光照下,绿色植物才能更新空气。思考:该实验说明了什么? 萨克斯的实验:分析萨克斯的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没有颜色变化。思考: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恩格尔曼的实验:观看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动画,思考并回答: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总结归纳:小组讨论,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初步认识。 3. 光合作用的过程 观察光合作用过程的详细示意图,了解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分别发生的场所。 光反应阶段学习:结合示意图,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光反应阶段发生了哪些物质变化?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暗反应阶段学习:自主阅读暗反应阶段的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是如何被利用的?有机物是如何合成的?能量又是如何转化的? 动画演示与互动提问:观看光合作用过程的动画,在动画播放过程中,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如 “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了什么?”“暗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小组讨论与总结:小组讨论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关系,以及物质和能量的转化特点。 4. 光合作用的意义 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思考并回答:光合作用对植物自身有什么意义?对其他生物有什么意义?对整个生态系统又有什么意义?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概念、过程、实质和意义,构建知识框架。 五、课堂练习 1.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液泡 D. 细胞核 2.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 有机物和氧气 B. 二氧化碳和水 C. 有机物和水 D. 二氧化碳和氧气 3.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 A. 二氧化碳和水 B. 无机盐和水 C. 有机物和氧气 D. 二氧化碳和氧气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本上关于光合作用的课后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2.1.2《植物的光合作用》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够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准确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学生可以清晰描述光合作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