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章 第二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 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 生物的营养和运输 ① 上表皮 ②栅栏组织 ③叶脉 ④海绵组织 ⑤下表皮 ⑥保卫细胞 ⑦气孔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时间 事件 结论 2千多年前 亚里士多德 植物生长所需物质来源于(土壤) 1648年 赫尔蒙特 1771年 普利斯特利 1779年 英格豪斯 1779~1864 很多科学家 1864年 萨克斯 1897年 命名为( ) 柳树的重量来源于( 水 ) 植物可以净化( ) 植物净化( )需要( ) 植物( )色部分,产生( ),吸收( ) 植物在( )下产生( ) 赫尔蒙特(比利时)的实验示意图 实验一:赫尔蒙特的柳树实验 思考交流 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不完全正确,他只考虑土壤中物质及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没有考虑空气中物质和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在塑料瓶中加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至满瓶的9/10。 2.用吸管向瓶内溶液中吹气,直至溶液变为黄色。 3.向瓶内加入黑藻,挤出瓶内多余空气,拧紧瓶盖。 4.将装置放置于光线良好的窗台上,观察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和气体产生情况。 实验二:植物能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书P72 溴麝香草酚蓝试剂(BTB试剂)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黄色。水中溶有二氧化碳后会形成碳酸,碳酸是弱酸性,可使BTB溶液由蓝色变成黄色。 思考与讨论 1.瓶中溶液颜色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可能原因。 瓶中溶液的颜色先变为黄色,再变蓝。 原因是向瓶内溶液中吹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水体偏酸性,呈黄色;随后,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水中的二氧化碳,导致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瓶内溶液的颜色变为蓝色。 5.待气体胀满塑料瓶时,打开瓶盖,并迅速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瓶中气体处,观察现象。 实验二:植物能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瓶中气体处时,出现了什么现象?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瓶中气体处时,火星复燃。火星复燃的原因是瓶中的气体为氧气(有助燃的作用),这是因为植物在光照下能够产生氧气。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水 叶绿体 +氧气 原料 产物 条件 ? ? 氧气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 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绿色植物在光下可以产生有机物吗? 实验变量 实验三: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生物书:P73-74 如何去除已有淀粉的干扰? 黑暗处理 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耗尽原有的淀粉 设置对照实验 光照;遮光 3.一盆植物上选一片叶子的两部分进行光照和遮光。 控制单一变量 2.一盆植物上选两片叶子进行光照和遮光。 1.两盆植物上分别选择一片叶子进行光照和遮光。 实验三: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实验三: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遮光处理 实验组:遮光 对照组:不遮光 无叶绿体 有叶绿体 银边天竺葵 实验三: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 碘液 淀粉遇碘液变蓝 实验三: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如何除去叶绿素的干扰? 叶绿素溶于热酒精 实验三: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实验三: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酒精脱色 水 酒精 脱色前 脱色后 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进酒精中 大烧杯中装水 小烧杯中装酒精 隔水加热 染色 滴加碘液染色,10分钟后清水洗去碘液 方法步骤 阅读并补充教材73-74页 实验三: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方法步骤:阅读教材72-73页 资料 实验三: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实验三: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生物书:P73-74 实验现象 叶片银边部分 叶片绿色部分 见光 遮光 见光 遮光 滴碘液后的颜色 有无淀粉 实验现象 叶片银边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