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8587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 4 单元 《唐老伯有个小农场》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日期:2025-11-2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445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学设计,课堂,唐老伯有个小农场,单元,二年级,上册
  • cover
《唐老伯有个小农场》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 4 单元《我的动物朋友》 第 2 课时 ———《唐老伯有个小农场》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唐老伯有个小农场》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美国乡村风格儿歌,作为 “我的动物朋友” 单元的第二课时唱歌课,其创作植根于美国乡村生活文化土壤。歌曲以农场主 “唐老伯” 的农场为创作背景,通过模仿小鸡、小羊等动物的叫声,生动勾勒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农场场景,传递出美国乡村音乐质朴、自然、欢快的风格,在全球儿童音乐教育中被广泛采用。歌曲采用 1=G 调、4/4 拍,稍快的速度搭配有趣活泼的情绪,结构为一段体(a+a+b+a),四个乐句形成 “重复 - 变化 - 回归” 的完整结构:前两个乐句旋律相同、节奏平稳,以 “唐老伯有个小农场,咿呀咿呀哟” 奠定欢快基调,便于记忆;第三乐句融入切分节奏、附点音符,旋律有所变化,形成小高潮,避免单调;第四乐句回归主旋律,首尾呼应,结构统一。节奏上以 “×× ×× | × - - 0 |” 等为核心节奏型,动物叫声歌词与节奏紧密配合,既贴合儿童的模仿天性,又契合单元 “动物朋友” 主题,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知、音准把握与跨文化理解的优质素材。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动物主题和农场场景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能准确分辨欢快与舒缓的音乐情绪,可跟随简单节奏拍手、跺脚。在演唱方面,他们能自然发声并完整演唱简短儿歌,但气息控制较弱,音准稳定性有待提高,对切分节奏、附点音符等复杂节奏型的把握不够精准,易出现节奏混淆的情况。识谱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仅能认识简单音符,对 4/4 拍 “强弱次强弱” 的韵律感认知需进一步强化。课堂上乐于参与律动、表演等互动活动,但注意力易分散,持续专注时长较短,需借助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在 “玩中学、唱中学” 中逐步提升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同时部分学生在公开表演时存在胆怯心理,需通过鼓励式教学增强其自信心。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唐老伯有个小农场》4/4 拍稍快、有趣活泼的情绪特点,辨别歌曲 “重复 - 变化 - 回归” 的结构美感,体会切分节奏、附点音符带来的韵律变化,感知美国乡村音乐质朴自然的风格。 体会歌曲中蕴含的农场生活生机与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提升对音乐节奏、音高变化的感知能力,培养对乡村风格儿歌的审美兴趣。 艺术表现 能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做到音准基本正确、节奏稳定,重点掌握切分节奏、附点音符的演唱技巧,准确表现动物叫声的节奏韵律(如 “叽叽叽”“咩咩咩” 对应的节奏型)。 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结合动物叫声模仿与肢体动作(如小鸡啄米、小羊摇角)配合演唱,做到 “唱 - 演” 同步,展现歌曲的童趣与活力。 能借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参与小组合作表演,增强艺术表现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克服公开表演的胆怯心理。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以《唐老伯有个小农场》为基础进行简单创编,替换不同动物(如小狗、小猫、小牛)及对应的叫声,保持歌曲的节奏与旋律风格。 能设计贴合新动物形象的肢体动作,或用打击乐器编配个性化节奏伴奏(如用沙锤表现动物跑动声),创意表达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 文化理解 了解《唐老伯有个小农场》作为美国乡村儿歌的文化背景,知晓美国乡村音乐对生活场景的艺术表达特点,感受美国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美好。 通过学唱与实践活动,感受中外儿童音乐共通的童真内核,理解音乐作为跨文化交流载体的意义,增进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作品的理解与尊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的旋律与歌词,准确演唱切分节奏、附点音符等核心节奏型,感受 4/4 拍的韵律感,体会歌曲有趣活泼的情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