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08614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 7 单元 《土风舞》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日期:2025-11-2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431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学设计,课堂,土风舞,单元,二年级,上册
  • cover
《土风舞》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 7 单元《诗乐画舞(三)》 第 3 课时 ———《土风舞》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土风舞》是一首源自捷克的经典民歌,以民间波尔卡舞曲节奏为核心,作为 “诗乐画舞(三)” 单元的收官唱歌课,歌曲生动描绘了捷克人民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的热闹场景,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与丰收的喜悦,是跨文化音乐教育的优质载体。捷克地处欧洲中部,土风舞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中 “特啦……” 等衬词的运用,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凸显了民间音乐的质朴与活力。歌曲采用 1=F 调、2/4 拍,稍快欢乐地,情绪热烈欢快、充满律动性,曲式结构为一段体(6 个乐句),第 4 与第 6 乐句完全重复,通过重复强化主题与记忆点。旋律以级进为主,核心节奏型为 “×× × | ×.× × |”“××× 0 |”(含切分节奏),波尔卡舞曲特有的轻快节奏与衬词的韵律感完美融合,既保留了民间舞蹈的动感,又通过音乐增强了情感感染力,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知、艺术表现与跨文化理解的优质素材。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节奏鲜明、互动性强的音乐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能准确分辨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可跟随简单节奏拍手、跺脚。在音乐感知方面,他们能初步感受旋律的轻快与节奏的变化,但对切分节奏的强弱规律把握困难,易出现 “重音错位”“节奏不稳” 的问题;对波尔卡舞蹈的律动性理解较浅,衬词 “特啦” 的发音与节奏配合需强化。识谱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仅能认识简单音符,对 “一段体结构”“模进创作手法” 等音乐概念需具象化引导。课堂上乐于参与律动、表演等互动活动,但注意力易分散,对捷克文化的认知空白,需借助视频、动作模拟等直观素材降低学习门槛,在 “跳中学、唱中学” 中深化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土风舞》2/4 拍稍快欢乐地的情绪特点,辨别一段体(6 个乐句)的结构美感,体会波尔卡节奏与切分节奏带来的律动变化,感知捷克民歌热烈欢快、充满民俗风情的音乐风格。 体会歌曲中蕴含的丰收喜悦与生活热情,提升对音乐节奏、衬词韵律的感知能力,培养对跨国民俗音乐的审美兴趣。 艺术表现 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核心节奏型(切分节奏 “×.× × |”“××× 0 |”),通过拍手、乐器演奏等方式表现节奏,做到节奏稳定、重音准确。 能用轻快有力、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精准处理 “特啦” 等衬词的发音与节奏配合,结合波尔卡舞蹈动作(踏步、拍手、上举)进行律动表演,展现歌曲的欢乐氛围。 能借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参与小组合作表演(结合色块律动指令),增强艺术表现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大胆展现对捷克土风舞的理解。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为歌曲创编新的衬词(如 “啦啦啦”“咚咚锵”)或丰收主题歌词,保持歌曲的波尔卡节奏与风格。 能设计贴合丰收主题的舞蹈动作,或用打击乐器编配个性化伴奏(如铃鼓表现舞蹈律动,沙锤模拟丰收欢呼),创意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能根据彩色色块指令卡,完成 “踏步 - 拍手上移 - 拍手三次” 的律动组合,实现音乐与动作的精准配合。 文化理解 了解《土风舞》作为捷克民歌的文化背景,知晓波尔卡舞蹈与丰收庆祝的民俗关联,感受捷克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通过学唱与实践活动,体会不同民族用音乐舞蹈表达喜悦的共通方式,拓宽文化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的旋律与歌词,准确演唱核心节奏型(切分节奏),感受波尔卡舞曲的轻快律动,用热烈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 了解捷克土风舞与丰收民俗的关联,体会跨国民俗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世界音乐的兴趣。 教学难点 精准把握切分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