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10040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宝贝》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日期:2025-11-2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409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学设计,课堂,宝贝,单元,三年级,上册
  • cover
《宝贝》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 7 单元《宝贝》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宝贝》源自印度尼西亚民歌,经吴国刘译词、淑芳配歌,采用 G 大调,节奏舒缓流畅,为一段体结构并带有重复乐句的抒情歌曲。歌曲旋律温柔优美,音域适中,歌词以母亲对宝贝的口吻诉说,传递出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以及对正义事业的支持。歌词中 “你爸爸正在过着动荡的生活,他参加游击队打击敌人” 既展现了特殊背景下的家国情怀,又蕴含着温暖的亲情表达。歌曲节奏以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主,穿插少量附点节奏,难度适中,适合三年级学生通过学唱感受抒情歌曲的韵味,体会亲情与家国情怀的融合。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音乐基础,能够辨别简单的旋律情绪,掌握基本的节奏型(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具备一定的跟唱和模唱能力。他们好奇心强,对异国民歌、抒情类作品有一定的探索兴趣,且情感感知较为细腻,能够初步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内涵。但该阶段学生对附点节奏的把控仍需加强,对歌曲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情感深层意义理解较浅,需要通过具象化的教学手段和情境引导逐步深化。同时,三年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高,适合通过演唱、律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开展学习。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抒情、温柔的风格,体会旋律的流畅性与节奏的舒缓感,建立对异国抒情民歌的审美认知。 理解歌词中蕴含的亲情牵挂与家国情怀,感受歌曲温暖而坚定的情感基调。 艺术表现 能以温柔、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做到音准基本准确、节奏稳定,吐字清晰。 能把握歌曲中重复乐句的情感递进,恰当处理 “5.3” 等附点节奏和延长音,表现出歌曲的抒情韵味。 能配合歌曲旋律,用轻柔的肢体律动或简易打击乐器伴奏,丰富演唱表现形式。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简单的情景表演或手势动作,表达对歌词的理解。 能尝试用轻声、圆润的发声方式演绎歌曲,探索不同的演唱表达形式。 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的起源(印度尼西亚民歌)及歌词所反映的特殊背景,知道民歌是不同文化情感的载体。 通过学唱歌曲,体会亲情的珍贵与为正义事业奋斗的坚定信念,培养感恩之心与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温柔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抒情的风格与稳定的节奏,尤其是附点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难点 理解歌词背后的情感内涵,将亲情牵挂与家国情怀融入演唱中,同时准确处理重复乐句的情感递进。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 提问:“同学们,当你们想念远方的亲人时,会用什么方式表达牵挂呢?”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受。 2. 播放印度尼西亚风光短片,简要介绍该国文化与民歌特点,引出歌曲:“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民歌,它藏着一位母亲对宝贝的牵挂,也藏着一份坚定的信念,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宝贝》。” 板书课题,带领学生齐读。 1. 积极分享自己想念亲人的经历与感受,融入情感氛围。 2. 观看短片,了解印度尼西亚文化,齐读课题,初步感知歌曲主题。 通过情感提问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借助文化短片铺垫背景知识,自然引出歌曲,为情感体验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1)——— 聆听感受,初识歌曲 1. 首次聆听:播放歌曲音频,提问:“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快是慢?” 引导学生感受抒情、舒缓的特点。 2. 再次聆听:出示歌词,带领学生跟随音频轻声哼唱旋律,提问:“歌词里是谁对谁说话?说了什么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大意。 3. 节奏练习:出示节奏卡片(如 “X X X. XX -”),讲解附点节奏的特点,带领学生用 “da da da di da” 进行节奏模打,重点练习 “5.3” 对应的节奏。 1. 聆听音频,感受歌曲情绪与速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