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课 异性交往我知道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交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发展,对人际交往产生渴望,包括同性朋友,也包括异性朋友。青春期是珍贵而又神秘的人生必经时期。进入青春期后,学生开始注意异性,对异性交往充满了好奇,也克制不住内心的向往。但是由于青春期的学生过于敏感和富于想象,有不少学生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把握不好爱情与友谊的界限,常将二者混淆,导致心理困惑和迷茫。 “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 ”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初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异性交往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异性交往的重要性,掌握异性交往的尺度。 初中生异性交往的愿望是迫切的。愿意和异性做朋友的人数比例远远超过不愿意与异性交朋友的人数比例,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愿意和异性做朋友的人数在增长。初二年级是学生交往心理发生显著变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大多数学生将由对异性心理上的疏远,明显转变为对异性心理上的亲近,异性交往已成为初中生心理发展不可缺少的需要。为什么初二与初一相比,学生会发生如此明显的心理变化呢?如果分析一下初中生成长发育的规律,便不难看出这种变化产生的必然性。根据我国一些地区近几年的调查,女生初潮的平均年龄为 13.5 岁,男生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为 14.11 岁,这一年龄恰好为大多数学生在初二年级的就学时期。因此,随着性生理的发育和性意识的萌动,初中生尤其是初二以上的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的向往是不奇怪的。 初中生异性交往的意向有着显著的性别差异。愿意与异性交往的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而不愿意与异性交往的比例,则明显低于男生。这与男女发育的时间顺序有关。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发育要提早 1~2 年,因此,女生比男生更早、更强地产生性意识以及结交异性朋友的愿望。这是符合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 1.初中生异性交往动机 异性交往是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需求。异性交往动机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心理上的渴望,希望通过交往增加异性间的相互了解;二是感情上的需求,希望从异性交往中寻求欢乐和安慰;三是道德上的思考,希望与异性同学建立纯洁的友谊。 三者相比,感情上的需要显然比较突出。这说明现阶段初中生的异性交往具有浓厚的感性色彩,以寻求精神寄托和感情抚慰为动机的异性交往,在初中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初中生对异性朋友的选择标准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相貌,女生则更重视男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 2.初中生异性交往的发展趋向 初中生异性之间的交往出现亲密、早恋的趋向。具体表现为:异性交往的比例增大,与异性有融洽交往的人数占显著比例;心中有爱慕对象、有要好的异性朋友和彼此“相爱 ”的人数明显增加;早恋合理化观念有随年龄增长而强化的特点。 1.认知目标:正确认识异性交往,认识恰当的异性交往可以带来的好处。 2.情感目标:认识异性交往需要把握恰当尺度,行为举止要有分寸。 3.行为目标:掌握异性交往的恰当尺度,健康交往。 重点:认识异性交往需要把握恰当尺度,行为举止要有分寸。 难点:掌握异性交往的恰当尺度,健康交往。 课时:1 课时。 场地:心理活动室或教室。 课前准备:多媒体,活动单。 心灵困惑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小茜和小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异性交往中的困惑。 教学步骤: 1.学生阅读小茜和小建的故事,教师提问“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谈自己在异性交往中的困惑。 2.教师接着第一个问题继续提问:“你怎样看待小茜和小建之间的交往?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异性交往的界限。同学们对于小茜和小建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有不同的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