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王戎聪慧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多动脑,勤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语言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把故事讲精彩。 【课前解析】 关注人物: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采秀彻。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关注出处:《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关注内容:本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关注词语: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 【教学目标】 1. 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重点) 4.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王戎生平及《世说新语》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我们来看看课文《精卫填海》,回忆一下说一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出示课件2) 今天,让我们走进另一篇小古文,出示课题。(出示课件3)(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学生齐读课题。 提问: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道旁”就是“道路旁边”,“李”指的是“李子”,一种水果。把这两个关键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就知道课题的意思,也能猜到课文大概讲了什么故事了。 二、介绍人物书籍资料 1.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叫王戎。那么他到底是谁,有怎样的生平呢?谁来说一说?(学生汇报收集的关于王戎生平的资料)(出示课件4王戎简介) 2.课文出自哪本书?(《世说新语》)谁来说说《世说新语》是怎样一本书?(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5《世说新语》简介) 三、初读文言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好停顿。(出示课件6)提示多音字“折”的读音。 2.学习生字(出示课件7)。重点指导“戎”“尝”二字的书写,学生练写。 四、读懂文言文,练习讲故事 (一)读懂文言文 引导: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大家还记得开始前我们说的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吗?请你用这些方法试着理解一下这个故事吧。 1.出示第一句: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出示课件8) ①理解“尝”:出示三种意思———品尝;曾经;尝试。你觉得在本课中“尝”是哪一种意思?试着翻译一下整个句子。 借助注释和课文内容,知道“尝”在文中是“曾经”的意思,这句话是说: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②提问: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展开想象,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出示课件9) 2.过渡:诸小儿在游玩的时候看见了什么?(出示课件1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