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10:现代文阅读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方法技巧 五年级现代文阅读核心是“带着问题读、抓关键信息、理清逻辑”,掌握“审题—定位—组织语言”的答题逻辑,就能精准应对概括、理解、赏析等题型。 一、核心阅读方法(通用且高效) 1. 先审题,明方向 (1)读文章前先看题目,圈出题干关键词(如“原因、特点、理解、启发”),带着问题读文,避免盲目阅读。 (2)示例:题目问“文中的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读文时就重点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2. 读全文,理脉络 (1)第一遍快速通读,理清文章结构(总分总、按时间/事情发展顺序),知道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人、事、景、物)。 (2)技巧:圈出段落中心句(常在段首/段尾),概括每段大意,串联起来就是文章主要内容。 3. 抓细节,找依据 (1)第二遍精读,针对题目定位原文相关段落,圈画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抒情、议论句)。 (2)注意:答案大多藏在原文中,避免脱离文本凭空作答。 二、高频题型答题技巧(分题型突破) 1. 概括类题目(最基础) (1)问法:“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某段的主要内容”。 (2) 技巧:用“人+事+结果”(写人记事文)或“景物+特点+情感”(写景状物文)的句式概括,语言简洁不啰嗦。 (3)示例:《慈母情深》主要写了“我”想买书,母亲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仍凑钱给“我”买书,体现了母爱的深沉。 2. 理解类题目(考读懂能力) (1) 问法:“理解文中某句话的含义”“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技巧:① 词语理解:先查本义,再结合上下文分析语境义(如“疲惫”本义是疲劳,文中指母亲工作后非常劳累);② 句子理解: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结合文章主旨(中心思想)分析深层含义(如抒情句常表达人物情感,议论句常点明道理)。 3. 赏析类题目(考分析能力) (1)问法:“文中画线句子好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技巧: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或“描写方法”(动作、语言、神态、环境描写)入手,说明其作用。 (3)句式:“这句话运用了XX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事物特点/人物情感),表达了作者XX的感情”。 (4)例:“母亲的手像枯树枝一样粗糙”,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写出了母亲劳作的辛苦,体现了母亲的勤劳和对家庭的付出。 4. 感悟类题目(考拓展能力) (1)问法:“读了文章你有什么启发”“你从主人公身上学到了什么”。 (2)技巧:先结合文章主旨(如赞美亲情、坚持、勇敢等),再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感受,做到“文内+文外”结合,不空洞。 三、关键注意事项 (1) 答题要规范:分点作答(题目没要求也可分点,更清晰),语言通顺,不写错别字。 (2)尊重原文:答案优先从原文找依据,不能随意添加个人想象,除非题目要求“结合生活”。 (3) 限时训练:平时练习时控制阅读时间(短文5-8分钟,长文10-12分钟),提升阅读速度和效率。 真题演练 现代文阅读(一) 外婆的桂花雨 ①小时候,我最喜欢去外婆家,因为那里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树。 ②每到秋天,桂花就开了,金黄色的小花缀满枝头,像一颗颗小星星。微风一吹,桂花就纷纷落下,像下了一场金色的雨,香气弥漫了整个院子。外婆会拿着竹篮,在树下铺一块布,轻轻摇晃树枝,桂花就簌簌地落在布上。我也学着外婆的样子,踮起脚尖摇树枝,桂花落在我的头发上、衣服上,我变成了 “小桂花人”,外婆看着我,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③外婆会把收集来的桂花晒干,做成桂花糖、桂花糕。每次我去外婆家,她都会拿出一罐桂花糖,舀一勺放在我的粥里,粥里立刻充满了桂花的香气,甜丝丝的,好吃极了。外婆说:“桂花是有灵性的,吃了能让人心里甜。” ④后来,我上学了,不能经常去外婆家。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