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30775

6.20.1 生物学的遗传物质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苏教版)

日期:2025-11-2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2803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6.20.1,生物,学的,遗传物质,初中,生物学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课题名称 6.20.1 生物的遗传物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课位于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遗传与进化》的起始章节,是学习遗传规律、生物进化的重要基础。帮助学生理解 “DNA是遗传物质” 和 “基因蕴含遗传信息” 的核心概念,建立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层级关系模型,为后续学习基因传递、变异及进化奠定科学认知基础。 2、教学分析 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拓展阅读:徐道觉、蒋有兴贡献)。 第二部分:基因包含遗传信息(含实践活动:制作染色体/DNA/基因关系模型)。 学习要求:从分子水平认识遗传本质,理解抽象概念间的空间逻辑关系。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② 基因与DNA的关系; ③ 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层级结构。 教学难点: ① 基因是DNA片段的概念理解; ② 遗传信息如何存储在DNA分子中; ③ 模型构建的抽象思维转化。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掌握细胞结构、细胞分裂等知识,对“遗传现象”有生活经验(如亲子相似性),但对分子机制陌生。具象思维为主,空间想象与逻辑推理能力待提升;对科学史故事兴趣浓厚。DNA分子结构、基因的微观性等抽象概念易混淆,需借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理解。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认同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构建结构与功能观:理解DNA双螺旋结构与遗传功能的关系。 科学探究:设计并制作染色体-DNA-基因关系模型;数据分析:解读实验证据(如肺炎链球菌实验)。 科学思维:通过模型制作,发展类比推理能力;分析科学史资料,培养批判性思维(如辨析“主要”与“唯一”)。 社会责任:通过华裔科学家案例,树立科学无国界、华人贡献的民族自豪感;关注基因技术应用的伦理意义。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能举例说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2 准确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 3 解释“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科学探究 独立完成染色体-DNA-基因模型制作 科学态度 在小组活动中主动合作、尊重他人观点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 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从亲子相似性入手激发兴趣,引入“遗传由什么控制”的核心问题。以徐道觉、蒋有兴等华人科学家的贡献为切入点,增强文化认同。通过动手实践将抽象概念(染色体-DNA-基因)具象化。使用自评表实现“学习目标—活动—评价”三位一体。 教学流程 问题情境: “为什么孩子像父母?” → 任务一: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 → 拓展阅读:华裔科学家研究贡献→ 任务二: 基因与DNA的关系 → 实践操作:制作层级模型 →总结提升+拓展思考→布置作业 学习活动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展示明星亲子照片,提问:“子女为何与父母相似?遗传信息在哪里?”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提出“血液”“细胞核”等猜想。 观察学生参与度和问题意识。 设计意图:从生活经验出发,激发认知冲突,引出核心问题。 任务一: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1. 播放动画: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2. 提问:“实验证明什么物质是遗传物质?” 3. 展示资料:烟草花叶病毒实验。 1. 观看实验过程; 2. 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3. 总结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原因。 1.小组发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