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建立变异是生物多样性根源的观念;理解遗传与变异的对立统一关系。 科学探究:设计人体性状调查方案;合作完成变异实例的归因分析。 科学思维:通过性状对比培养归纳分类能力;运用辩证思维评价变异对生存的利弊。 社会责任:认识基因技术伦理(如转基因争议);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 ①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本质区别 ②变异对生物适应与进化的双重意义。 学习难点 ①辨析环境引起的变异是否遗传(如晒黑的皮肤) ②辩证理解“变异利弊”的相对性(如害虫抗药性)。 【课前预习】 1、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间的_____,称为变异。 2、变异可分为_____变异和_____变异两类。 3、可遗传变异是由_____改变引起的,能遗传给后代(如杂交育种)。 4、不可遗传变异仅由_____因素导致,不涉及遗传物质改变(如环境引起的植物形态变化)。 5、调查人体性状变异时,可观察_____(单/双眼皮)、耳垂类型、拇指弯曲等特征。 6、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培育利用了_____原理(变异/遗传)。 7、太空椒的果实变大属于_____变异(可遗传/不可遗传)。 8、同卵双胞胎的微小差异主要由_____因素引起。 9、生物进化的基础是_____和_____。 10、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_____突变导致的疾病(变异实例)。 11、玉米的白化苗因缺乏叶绿素死亡,说明变异对生物可能是_____的。 12、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_____变异的结果。 13、无籽西瓜通过_____育种培育而成(三倍体)。 14、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体现了变异的_____性(定向/不定向)。 15、选择育种利用了生物产生的_____变异进行人工筛选。 【课中研学】 问题:举例说明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 问题:调查班级同学卷舌能力时,发现70%能卷舌,30%不能。此变异是否可遗传?为什么? 问题1:变异的负面影响实例? 问题2:变异如何推动生物进化? 问题:结合太空椒案例,说明诱变育种的原理? 【课堂总结】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的生物现象。 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关键区别在于遗传物质是否改变。 变异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源泉(提供原材料),为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人类培育新品种创造条件(积极意义),也可能给个体带来不利影响(消极意义)。 没有变异,就没有生物的进化,就没有今天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 A. 辐射导致的白化小鼠 B. 整容后的双眼皮 C. 杂交水稻的高产性状 2、关于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 所有变异都能遗传 C. 太空育种利用了基因突变 3、人体性状调查可验证( ) A. 遗传的普遍性 B. 变异的普遍性 C. 环境的主导性 4、下列变异对生物生存不利的是( ) A. 小麦抗锈病 B. 棉花纤维变长 C. 玉米白化苗 5、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过度繁殖 B. 遗传变异 C. 自然选择 【分层作业】 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不包括( ) 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变异 C. 长期日晒皮肤变黑 2、变异的意义不包括( ) A. 增加物种多样性 B. 保证性状稳定遗传 C. 适应环境变化 3、【综合】设计人体性状调查表(含至少3项性状)。 4、列变异实例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 水肥充足导致小麦高产 B. 训练使运动员肌肉发达 C. X射线诱发果蝇基因突变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 A. 血液感染 B. 基因突变 C. 营养不良 6、(综合题) 分析材料:“太空辣椒”经宇宙射线辐射后,果实增大且抗病性增强。 问题:(1)该变异类型?依据? (2)该育种方式原理?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差异 2、可遗传;不可遗传 3、遗传物质 4、环境 5、眼皮 6、变异 7、可遗传 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