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认识细胞 考点一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清单 夯基础 (1)能放大物像的是[①] 和[③] 。 目镜 物镜 名称 目镜 物镜 实物图 特点 无螺纹,镜头越 ,放大倍数越大 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 短 大 转换器 (2)能转换物镜的是[ ] 。 (3)单目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是遮光器和[ ] 。 光线强时,视野过亮,用小光圈和 面镜。 光线弱时,视野过暗,用大光圈和 面镜。 ④ ② 反光镜 平 凹 (4)单目显微镜升降镜筒的是[⑤] (升降范围大)和[⑥] 。而双目显微镜的镜筒不能移动,可以通过转动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上升或下降,来调节玻片标本与物镜之间的距离。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2.练习使用显微镜 (1)单目显微镜的使用 低倍 较大 反光镜 物镜 目镜 细准焦螺旋 低倍 (2)双目显微镜的使用 光源调节旋钮 载物台 粗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3)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与双目显微镜的基本一致。数码液晶显微镜可以直接在液晶屏上显示观察到的视野画面。 (4)单目显微镜中光线经过的路径:反光镜→ →通光孔→玻片标本→ →镜筒→ 。 光圈 物镜 目镜 (5)单目显微镜中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的步骤 ①移:移动 ,把要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 ②换:转动 ,换高倍物镜。 ③亮:转动 ,换大光圈;转动反光镜,用凹面镜,调亮视野。 ④清:调节 ,使物像更清晰。 玻片标本 转换器 遮光器 细准焦螺旋 3.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 。 (2)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的方法:如果要观察的物像偏向左下方,就向 移动玻片标本(同向移动)。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 放大倍数的 。 倒像 左下方 物镜 乘积 考点二 临时装片的制作 实验突破 实验:制作并观察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实验过程] 步骤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擦片 用洁净的① 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擦除玻片上的污物,便于观察) 纱布 滴液 滴② 滴③ 目的:④ 清水 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取材 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薄而透明的内表皮 漱口后,用无菌牙签在自己的口腔内壁上轻刮几下 处理 ⑤ :将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 涂: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轻涂抹几下 目的:⑥ 展 防止细胞重叠,便于观察 盖片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⑦ ) 染色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⑧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目的:使细胞部分结构着色,便于观察) 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碘液 观察 对光调光→调焦观察 绘图 画出细胞结构简图,并标出结构名称。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细点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应越⑨ 整理 多 [常见问题分析] (1)刮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之前漱口的目的:清除口腔内的食物碎屑,避免刮取口腔上皮细胞时将其带入所制作的装片中,影响观察。 (2)细胞和气泡的区分:气泡一般有粗而黑的边缘,里面是空白的,并易变形;细胞不易变形,且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考点三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线粒体 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 结构 功能 动植物细胞 共有结构 细胞膜 非常薄,不易观察到,保护和 进出细胞 细胞质 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 细胞的控制中心 线粒体 作用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 控制物质 呼吸 植物细胞 特有结构 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液泡 位于成熟细胞中央,内含 ,溶解着多种物质,如无机盐、糖类、色素、刺激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