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60199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梳理(知识点+配套练习+答案)

日期:2025-11-2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3次 大小:2111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梳理,配套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高频考点复习 一、填空题 1. 观察是_____的一种基本方法。 2. 直接观察是指直接用_____进行观察。 3. 间接观察需要借助_____或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_____。 4. 观察前要有明确的_____;观察时要按照一定的_____进行,并进行_____的记录;观察后要同别人交流_____,进行_____。 5. 观察植物时,应注意植株的_____、_____、_____等。 6. 观察动物时,应注意它们的_____、_____和_____等。 7. 生物的种类除植物和动物外,还有_____、_____、_____等。 二、判断题 1. 观察就是随便看看,不需要目的和计划。( ) 解析: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不是随意行为。 2. 观察时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仪器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 解析:科学观察可以使用多种工具辅助。 3. 观察后不需要记录,凭记忆即可。( ) 解析:观察后应及时、真实、客观地记录。 4. 细菌、病毒等不属于生物。( ) 解析:细菌、病毒、真菌等都属于生物。 5. 观察对象相同,观察结果一定相同。( ) 解析:观察结果受观察者经验、工具、环境等因素影响。 参考答案 填空题:1. 科学探究 2. 感官 3. 仪器、测量 4. 目的、顺序、真实客观、看法、讨论 5. 高度、形态、生长环境 6. 形态特点、运动方式、生活环境 7. 真菌、细菌、病毒 判断题:1. × 2. √ 3. × 4. × 5. ×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 高频考点复习 一、填空题 1.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放大倍数与_____放大倍数的乘积。 2. 转换器的作用是_____。 3. 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其作用是_____。 4. 反光镜有两面,光线强时用_____,光线弱时用_____。 5. 使镜筒大幅度升降的是_____,使镜筒小幅度升降以看清物像的是_____。 6.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_____像,因此,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_____。 7. 取放显微镜时,一只手握住_____,另一只手托住_____。 8. 对光时,应使_____物镜对准通光孔,并看到一个_____的视野。 9. 调焦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_____,防止压碎玻片。 10. 实验完毕,需将物镜转成_____,并将镜筒(或载物台)下降到_____。 二、判断题 1.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 解析:错误。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 显微镜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 ) 解析:正确。通过移动玻片、转动目镜可以判断污点位置。 3. 使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多。( ) 解析:错误。高倍镜视野变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少,但细胞体积变大。 4. 下降镜筒时,眼睛应注视目镜内的视野。( ) 解析:错误。下降镜筒时,眼睛必须从侧面注视物镜,防止压碎玻片。 5. 显微镜下看到的“上”字,实际在玻片上是“干”。( ) 解析:错误。显微镜成倒像,“上”字在镜下看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类似“丁”或旋转180度的形态。 6. 若要将视野右下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 解析:错误。由于显微镜成倒像,物像在右下方,玻片应向右下方移动。 参考答案 填空题:1. 物镜、目镜 2. 安放和转换物镜镜头 3. 调节光线的强弱 4. 平面镜、凹面镜 5.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6. 倒、相反 7. 镜臂、镜座 8. 低倍、明亮圆形 9. 物镜 10. “八”字形、最低处 判断题:1. × 2. √ 3. × 4. × 5. × 6. ×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植物细胞 · 高频考点复习 一、填空题 1. 用于制作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 2. 常见的玻片标本有三种:_____、_____和_____。 3.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顺序是(用文字简述):_____。 4. 在“盖”这一步中,正确的操作是使盖玻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