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61420

【新教材核心素养】苏科版生物八下17.1《人体的免疫防线 第2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11-2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3次 大小:8012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下,导学案,人体的免疫防线 第2课时,17.1,苏科版,生物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7.1.2 人体的免疫防线(导学案) 1.能说出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免疫功能异常的具体表现,理解免疫对维持人体健康稳态的重要意义。 2.通过分析天花的消灭历程,解释计划免疫的原理,明确疫苗的作用机制,说明计划免疫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价值。 3.结合我国计划免疫的实践,认同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树立主动参与计划免疫的健康意识。 【学习重点】 1.免疫的三大功能(防御、清除、监视)及免疫功能异常的常见类型(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 2.计划免疫的概念、原理,常见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等)及其预防的疾病。 【学习难点】 1.理解免疫功能异常的机制(如免疫力过强如何引发过敏反应、移植排斥,免疫力异常如何导致自身免疫病)。 2.分析牛痘接种实验中两次接种(牛痘浆液、天花痘浆)的区别,解释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及记忆细胞的作用。 1.回顾第1课时中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尤其是抗原、抗体、记忆细胞的作用。 2.思考生活中的免疫相关现象:为什么器官移植后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接种疫苗后为什么能预防特定传染病? 3.免疫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常物质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主要包括防御、清除和监视三大功能。 4.计划免疫是将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特定人群接种,以控制或消灭相应传染病。 活动一:分析免疫的功能与异常表现 自主学习与梳理:阅读教材内容,结合实例完成下表,明确免疫三大功能及异常影响: 免疫功能 核心作用 功能正常的意义 功能异常表现 防御功能 抵抗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的入侵 预防病原体感染 过敏反应、移植排斥 清除功能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损伤的细胞 维持体内细胞更新平衡 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 监视功能 识别和清除体内异常增殖的细胞(如肿瘤细胞) 防止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增殖 肿瘤发生风险增加 小组讨论:“免疫功能越强,人体越健康吗?”结合过敏反应、移植排斥等实例,说明理由: 不是。免疫功能过强会引发过敏反应(如花粉过敏)、移植排斥(攻击移植器官);免疫功能异常还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反而危害人体健康。只有免疫功能正常,才能维持人体健康稳态。 活动二:解读天花消灭与计划免疫原理 资料分析:阅读天花防治时间线(宋代人痘接种→詹纳牛痘接种实验→1980年天花被消灭),思考并讨论: 人痘接种和牛痘接种的共同目的是预防天花,两者的核心区别是接种物的病原体类型不同(人痘用轻症天花痘浆,牛痘用牛痘浆液)。 詹纳给孩子接种牛痘浆液后,再接种天花痘浆未引发天花,原因是:初次接种牛痘后,人体产生了针对天花病毒(或相似抗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再次接触天花病毒时,记忆细胞快速反应,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归纳总结: 疫苗的本质是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或抗原)的生物制品,接种后能引发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对特定传染病产生抵抗力。 计划免疫的关键是“科学程序”和“安全有效疫苗”,其最终目的是控制或消灭相应传染病。 活动三:梳理计划免疫的应用与意义 自主整理:结合教材内容,完成常见疫苗及预防疾病的对应关系,了解计划免疫的具体实践: 疫苗名称 预防的传染病 卡介苗(BCG) 结核病 百白破疫苗(DPT)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OPV)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乙肝疫苗(HBV) 乙型肝炎 思考与交流:我国将每年4月25日定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设立该节日的意义是记录儿童接种信息,预防接种证的作用是确保接种程序规范,避免漏种、错种,为儿童健康提供保障。 1.下列关于免疫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抵抗病原体的侵入 B.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 C.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 D.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