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与技能? 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鲁迅及其散文集《朝花夕拾》。? 3.学习写景的方法。? 4.理解过渡与对比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童真、童趣。? 4.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感知与精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 1.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童真、童趣。? 3.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2.理解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 两课时 ?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重点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掌握抓住事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景方法,体味作者在百草园中生活的乐趣。? ? 一、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童年的时光是自由快乐的,童年的时光是幸福难忘的。然而,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踏上带点“压力”的求学成才之路。这是人生中的一次伟大的转折。今天,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他这一段成长的足迹,并借机重温一下我们童年的美好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作家作品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的笔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来源:21cnj*y.co*m】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初读课文,摘录需要掌握的词语。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并加以整理。? 由于字词太多,教师可提前准备,将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用多媒体或其他形式予以展示,以便节省时间。? 2.朗读课文。教师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读课文,女同学读百草园部分,男同学读三味书屋部分。要求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读出形象感、情趣感。其余同学点评。?【出处:21教育名师】 3.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感知内容。?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3)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是怎样的??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然后交流讨论。? 讨论明确:? (1)“从……到……”表示这篇文章主要以空间的变换为记叙顺序,大致包括两大部分,并且暗示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百草园、三味书屋)。?21·世纪*教育网 (2)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第9段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21*cnjy*com (3)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是自由快乐的(“乐园”)。? 四、研读赏析文章第一部分? 1.教师范读第1段到第8段(有条件的可播放示范朗读磁带)。 2.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组织整理共性问题,共同?探究。?? 3.如果学生不能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出示思考题:? (1)第一部分的中心是什么?找出中心句或中心词语来回答。 (2)为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3)文章第2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彩,请反复品读,体会写景的妙处。? 此题相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果学生自主探究不够理想,教师应当化难为易,将此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切实有效地讨论,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