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乐撷英(三) 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如歌的行板》 2.欣赏《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特性,体验十九世纪在沙俄统治下人民苦难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分段聆听———整体聆听———分段聆听———整体聆听,学生参与相关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音乐。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格林卡。 (2)了解弦乐四重奏的构成和演奏特性。 (3)熟悉《如歌的行板》、《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的音乐主题,能视唱《如歌的行板》A主题。 三、教材分析: 《如歌的行板》采用复三部曲式创作而成。作者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1840--1893)把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作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的主题,并把这个乐章命名为《如歌的行板》。描写了人们在现实生活里寻求不到解脱痛苦的方法,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宗教上的心情。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是格林卡根据普希金的长诗创作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序曲,也是作者最出色的交响作品之一,创作于1837--1842年间。格林卡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奠定了俄罗斯歌剧和交响音乐的基础,创立了俄罗斯民族乐派,推动了和促进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被人们尊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本歌剧的序曲光彩动人,有勇士般的气魄,它生动的表现了鲁斯兰与恶魔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序曲的音乐用奏鸣曲式写成,音乐素材大多取自歌剧的最后一幕的旋律。 四、教学重点:欣赏歌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哼唱《四小天鹅》旋律后提问:老师刚才唱的曲名是什么? 2.介绍柴可夫斯基。 教师介绍:他生于1840年,是一个开始在大学修读法律专业,选修音乐,由于对音乐的热爱而改学音乐,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世界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他叫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浪漫派作曲家,中国乐迷亲切称之为“老柴”。柴可夫斯基的优秀作品与其一生的情感经历密不可分,他所创作的作品情感丰富,旋律优美,织体饱满。他在交响曲、歌剧、芭蕾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流传于世。 【设计意图】 运用学生熟悉的音乐《四小天鹅》入手,导入对柴可夫斯基的介绍,拉近与作者的距离,让学生对他有种亲切感,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了解《如歌的行板》A主题 1.出示A主题谱例。 教师要求:在看到乐谱上标有红色三角形记号的地方拍手,没有记号处拍腿 ▼ ▼ ▼ X X X X X X X X X X X 拍手 拍腿拍腿 拍手 拍腿拍腿 拍手 拍腿拍腿 拍腿拍腿 2.学生看节奏谱按要求拍击节奏。 3.教师哼唱A主题,学生用拍手拍腿节奏身势为教师伴奏。 4.引导学生关注乐谱由2拍子变成3拍子的变化,引出2/4、3/4变拍子音乐知识。 5.聆听A主题,学生带着对变拍子的感受,看节奏谱用拍手拍腿节奏身势伴奏并默唱。 6.学生加上拍手拍腿节奏身势随钢琴哼唱一遍。 7.教师唱A主题中的下行四度旋律音程,并将音程板书。 8.教师视唱A主题:教师视唱时,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谱,当看到唱过的下行四度旋律音程时用手做下行的动作。 9.找出行四度旋律音程,教师用蓝色色块标示出来。 10.学生随钢琴视唱A主题,视唱时教师应提醒学生关注下行四度的音准。 11.教师引导学生说唱下行四度旋律音程的感受———忧郁、痛苦。 12.教师介绍A主题出处:刚才唱的旋律是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柴可夫斯基将这首歌曲的旋律作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的主题,并把这个乐章命名为《如歌的行板》。 13.板书课题,出示弦乐四重奏的图片,介绍弦乐四重奏的组成部分。 14.介绍乐曲。 俄罗斯大文豪列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