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126188

六年级科学上册3.6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课件

日期:2025-09-2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34790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六年级,科学,上册,人类,地表,变化
  • cover
课件48张PPT。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能量来源 二、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3、火山地震与地表形态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三)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外力作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褶皱地质构造断层流水作用风力作用背斜向斜地质作用内力作用 地壳变化自学探究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哪几类?其主要表现形式分别有哪些? 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地震太阳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地球内部太阳辐射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使地表高低起伏使地表趋于平缓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 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2)、板块处于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活动比较剧烈,多火山、地震。) (3)、板块运动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 熟记六大板块的名称、范围区别六大板块的边界类型 找出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阿拉伯半岛等所在的板块。陆陆碰撞-山脉 陆陆张裂-裂谷 陆洋碰撞-海沟 洋洋张裂-洋中脊陆和洋是指板块的大陆部分和大洋部分。喜马拉雅山 -陆陆相撞-东非大裂谷 -陆陆张裂-板块构造学说1. 全球的岩石圈(被构造带)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的边界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图中实线)是板块相向运动形成的,表现为海沟或造山带;生长边界(图中虚线)是板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表现为海岭或断层。2.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3. 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此。4.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宏观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 ,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碰撞或张裂1)板块张裂 :形成 。如:东非裂谷、红海、大西洋2)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 。如:喜马拉雅山脉( 板块与 板块相撞) 阿尔卑斯山脉( 板块与 板块相撞)3)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 。如:太平洋西部岛弧、台湾山脉( 板块与 板块相撞)安第斯山脉( 板块与 板块相撞)总之,地球不海陆的形成的分布,陆地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 的结果。裂谷或海洋巨大的山脉亚欧印度亚欧非洲海沟或岛屿、海岸山脉亚欧太平洋美洲南极洲板块运动陆陆 相碰 陆海 相碰形成巨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消亡边界大陆板块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形成海沟南美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屿消亡边界形成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和红海生长边界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 ①巨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 ②喜马拉雅山脉、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生长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中美地峡以北部分为太平洋板块交界,中美地峡及其以南部分为南极洲板块交界。 运动规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板块构造学说能解释哪些地理现象?1.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和地震;思考2. 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大洋与大陆:海岸山脉 岛弧 海沟大陆与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