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59416

2.1吃穿住话古今(一)第二课时(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4-04-29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541109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穿住,古今,第二,课时,课件,教案
    (课件网) 2.1吃穿住话古今(一) 第二课时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 五下 导入新知 相邻数 21cnjy 你有喜欢的歌谣吗? 你知道古人有哪些歌谣吗? 导入新知 21cnjy 新知讲解 一、古人的歌谣 农 谚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三天遍地锄。 瑞雪兆丰年。 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 新知讲解 你还知道哪些农谚?我们也来找找当地的农谚吧。 21cnjy 半夜无星,大雨快临。 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人随节气变,保证吃上饭。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龟背潮,下雨兆。 要知明天热不热,就看夜星密不密。 新知讲解 21cnjy 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新知讲解 21cnjy 新知讲解 这些农谚是谁总结出来的?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21cnjy 你们知道用红线标出来的是什么吗? 一年中农历的节气有多少个? 新知讲解 21cnjy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新知讲解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21cnjy 新知讲解 二十四节气歌 新知讲解 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1cnjy 新知讲解 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二、中华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新知讲解 七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将带壳的栗放在石磨盘上,再用石棒,压在带壳的栗上来回搓动,使栗壳脱落,成为可供煮食的栗米。 石棒和石磨 石臼 1、餐桌上的智慧 21cnjy 中华文明五千年,饮食文化也随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中国饮食不但讲究“色、香、味”俱全,而且“滋、养、补”的特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菜式越来越丰富,吃法也是越来越多样。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舌尖上的中国 ———兰州拉面 21cnjy 看到面团转眼变成了细如发丝的面条,你想到什么? 在我们日常吃的美食中,你们发现哪些美食也蕴藏着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和聪明才智?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21cnjy 有趣的菜名 母子相会———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波黑战争——— 火山飞雪——— 悄悄话——— 火辣辣的吻——— 小二黑结婚——— 黄豆炒豆芽 红烧猪踢,边上镶点香菜 菠菜炒黑木耳 西红柿沾白糖 猪口条和猪耳朵 辣椒炒猪嘴 两个剥光皮的皮蛋 新知讲解 我们吃饭或吃菜时,使用什么工具呢? 新知讲解 21cnjy 新知讲解 中国人使用筷子,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21cnjy 新知讲解 筷子虽小,却具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而且使用方便。据说,人们使用筷子至少可牵动30多个关节和50多条肌肉,还能激发大脑。现在,全世界有15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足见中国人发明的筷子,已成为世界独具风格的重要餐具。 在我们的饮食文化中有许多故事和传说,它们向我们揭示了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境。我们来搜集一下。 新知讲解 2、吃中的故事 你知道粽子和屈原的故事吗?请跟大家分享。 新知讲解 屈原的故事 新知讲解 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那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五月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