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漂移的大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教材取自于大象版小学《科学》三下第七单元,这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 按大象版教材的编写结构,三下的探究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而最后这个单元属于“探究的探究”单元,这是一个特殊的单元类型,目的是通过分析他人的成功案例和对自己探究活动的反思,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中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感受科学假说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深层次上理解猜想与假设,提高原认知水平,进而达到理解科学探究,理解科学内涵的目的。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是个典型的建立科学假说的案例,教材以此为切入点,学生在分析、思考案例的过程中,感受科学家进行猜想与假设的方法及其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然后再反思自己的猜想与假设经历,展示“我的科学探究经历”,进一步认识如何进行科学的猜想与假设,使探究技能达到新的高度。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系统的科学课学习,虽然他们也曾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过猜想、推测,但那种经历是零散的、肤浅的,缺乏系统、深入、全面的指导,很难形成较科学的猜想与假设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 三下教材的前六个单元对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了有侧重、有层次的针对性训练,同学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掌握了猜想与假设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本单元将对此进行回顾和总结,达到温故知新、全面提升的目的。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陆漂移学说,能对地图上相对的海岸线能拼接的现象做出猜想,并能想办法去验证。感知万物都在不断运动变化中。 2.意识到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先导性。 3.培养批判、质疑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 分析魏格纳的探究过程。 评价任务 通过阅读故事分析魏格纳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黑白复印世界地图、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如果有人告诉你,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筏子”上这个筏子是坚硬的岩石做成的,他正在缓慢的漂移,你信吗?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漂移的大陆》。 板书:1、漂移的大陆。 二、探究过程 (一)关于漂移的大陆猜想。 师:1916年的一天,德国科学家生病住院,躺在病床上的魏格纳百无聊懒,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几天仔细的观察,他突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出示世界地图)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幅世界地图,给大家看几秒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是不是和魏格纳的发现一样。21cnjy.com 生观察世界地图。 生:我发现海洋面积比陆地大。 师:不错,魏格纳的惊人发现是什么呢? 出示课件(他发现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的轮廓好像能连接到一起,以前好像是一块整体)。 师:随后魏格纳又有了一系列惊人的发现,大家再猜一猜,会是什么呢? 生答。 师:这一系列惊人的发现就是地球上所有的陆块能拼成一个整体。下面我们用拼图游戏来验证一下魏格纳的发现 (二)活动:拼图验证。 师:我们用拼图游戏来验证了魏格纳的发现,根据这样的发现,你会有什么猜测呢? 生:我猜大陆原来可能是一块整体。 (三)寻找证据。 师:魏格纳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地球上的大陆原来是一块整体。大家猜一猜魏格纳接下来做些什么呢? 生:找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师:很好,魏格纳正生病呢,你能帮他一下么,下面我们便从书中去帮他寻找证据。 生:美洲、非洲、亚洲都发现了相同的蜗牛与蚯蚓。 师:很好。我们班的同学会用查资料的方法来搜集证据了。 (出示课件) 师:这个证据能证明远古时代的大陆可能是一块整体,当然了,这个证据也是魏格纳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 师:根据这一证据魏格纳做出了进一步猜想:远古时代的大陆可能连接在一起,要想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还需要找出更多的证据,接下来魏格纳又开始了寻找证据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