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935247

三上6.1《自转旋翼》教学实录与反思

日期:2025-09-2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5492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三上,自转旋翼,教学,实录,反思
  • cover
《自转旋翼》教学实录与反思 ――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三上第6单元 【背景分析】 1.学生: 已经分了组,确定了小组成员的分工:组长、记录员、计时员和联络员。 会使用尺子,不会使用秒表。会填写记录表格。 见过自转旋翼,但大多没有制作和玩过。 没有认真开展过“对比实验”。不会确定多个数据的“最后值”。 对旋翼(包括直升飞机、竹蜻蜓等)有简单的认识。 会利用“问题银行”存、取问题。 2.教材: 整册教材的一级目标是“观察与提问”。 前面的教学中已经对“观察与提问”的方法与技能有了一定的培养,本单元的目标是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重点是“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观察。” 【教学目标】 1.探究能力: 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秒表和尺子。 初步学习分析整理数据:确定“最后值”。 继续培养提出问题、记录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组合作:分工、协作。 3.科学知识: 知道影响自转旋翼下降速度的基本因素。 【教学准备】 场地:无风宽敞的地方,在2米高处应有标记。 工具:剪刀、秒表、尺、钟、记录纸、笔。 材料:纸、回形针。 电教设备:电脑、投影仪。 课件:自转旋翼的制作方法;“最后值”的确定方法;对比实验的要求;秒表的认识与操作;记录表格。 记录:表格 【评价策略】 随机评价:主要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课堂纪律,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终结性评价:主要针对测量技能,重点参考测量记录表。 【教学用时】 三课时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认识秒表,会使用测量工具,会记录数据并确定“最后值”) 师:有谁知道桌子的宽度?猜一猜大概有多少厘米? 生:50厘米。 生:80厘米。 生:…… 师:同学们猜的都不一样。怎样准确地知道答案? 生:用尺子量。 师:拿出我们准备的尺子,量一下桌子到底有多宽。(同学们测量桌子的宽度) 生1:老师,是54厘米。 生2:53。 生3:是54厘米。 生:…… 师:同学们实际测量的是54厘米左右,有一点误差是正常的。 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开始猜的都不正确?用尺子测量有什么好处。 生:用尺子量能准确知道桌子的宽度。 生:猜的不准确。 [反思:这时,学生初步知道了“猜”是不准确的。] 师:我们再来测量一段音乐的时间好吗? 生:好! 师:那怎样才能知道这段音乐用了多少时间呢? 生:数数。 生:(用右手按住左手腕)这样。 师:哦,用计脉搏的形式也可以。那好,我们用自己的计时方式来测量音乐的时间。(教师放一段音乐,时间为30秒。同学们有的伸出手指在数,有的默默地在计时。) [反思:在这个环节,我处理得简单了些。关于测量时间的方法,可以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充分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找出多种多样的方法来,有机地渗透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最后,再根据课堂现有条件,确定各人的测量方法。] 师:多长时间? 生:25秒! 生:我测量的是41秒。 生:我测量的是30秒。 生:…… 师:把我们的测量结果记在《小科学家记录本》里。(同学们分别记录测量到的时间) 师:同一段音乐,我们测量的结果却差距很大。问题出在哪里? 生:我们的方法都不准。 师:要准确地测量时间,需要用到什么? 生:用钟。 生:用秒表。 师:(手持秒表)秒表是专门用来测量时间的一种工具,有了它,我们就能精确地测量出音乐的长度了。谁用过秒表? 生:(有几名学生举手)我用过…… [在这个环节引出了本课的重点:认识秒表。关于秒表的应用场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充分利于同学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继续学习的支架。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人们在运动会上、火箭发射等场合使用秒表,有些同学家里也有玩具秒表。]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秒表。 师:(将机械式和电子式秒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秒表分为两种:机械式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