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创作新图画》点评 在本册教材中这是第一次提出要绘制画图软件工具栏中没有的基本图形,学生需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意识到各种工具的强大功能,可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正如周老师的分析,学生已经较熟练掌握画图软件基本操作,本节课的目标是要将使其对画图软件的综合使用能力、对图画创作的综合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以达到将知识技能融会贯通的目的。 所以在第一部分,根据教材上的范例让学生用直线工具曲线工具画出半圆(多个工具的合用)和用椭圆变出半圆(图形的拆分),我们一定要让孩子 学会一种思维方式。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为了实现一个目的,应该勇于尝试不同的方法,用已有的工具创作出新的图形,让学生有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这也是 知识的衍生。思维的训练比起工具和方法的讲解难度更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算一个难点,老师们不能忽略了这部分。 周老师在第二部分,多窗口操作中,大胆放手,提出要求,让孩子先尝试练习,然后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发现问题。最后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 生之间再进行讨论,答疑解惑。整个学习流程重新建构,极大的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提高学习的效率。而这一教学模式也正是当 前广泛推荐得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周老师在本课中针对教学的一部分尝试了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周老师的教学反思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收获不小, 教学效益很高。老师们不防也在自己的课堂上试一试,打破常规传统的课堂模式。 双窗口的操作重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意识。周老师精心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巩固提升阶段进行双窗口下的图画合成。在此建议可以给学 生提供文字场景,让学生能快速的根据场景,选择需要的素材,并结合文字叙述进行图画合成。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想给学生一个开阔的思维空间,但对于三年级的学 生来说,他们常常会被精美的素材吸引,而将时间过多用在了素材的选定上,这就忽略了本课的重点操作。 第九课 创作新图画教学反思 由于三年级的孩子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本次教学针对以往的学习调整了教学策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围绕如何画出半圆(西瓜和蘑菇)?如何让瓢虫飞在树叶上?两个基本的活动穿贯于本次教学中。由设置疑问开始,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探求、实践、交流,很好的完成本次学习。 第一个任务相对简单,此环节教师给出启发和引导:西瓜和蘑菇与工具栏的哪个工具画出的图案有相似的地方?让孩子们自己去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并给出建议:可以看书“图9-2 画半圆形的方法”。通过实践和相互交流讨论,本环节的学习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孩子们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课后认真回顾本环节,仍有可以拓展的空间。例如:有学生提出质疑,用曲线和加直线的方法也可以画出西瓜和蘑菇;除了用橡皮擦擦去多余的部分,还可以用选定工具完成;在学习中还有些孩子做了背景选择,形成彩色橡皮擦删除失败等等。 本课第二个活动涉及的是多窗口的“图块”操作,包含:图块的复制,移动,缩放。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节约课堂时间,直接给孩子们抛出操作过程,却未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在本次教学中,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方式引入活动(瓢虫怎么飞在树叶上?),让孩子先去探索,去实践,发现自己会遇到哪些问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才会针对自己遇到的问题集中注意力。而双窗口之间的切换操作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看书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此环节中,采用老师配合学生一起来完成的方式进行,学生一边操作,老师一边引导孩子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操作加以讲解,及时更正。这样,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操作技能,也让孩子们在操作中得到启发,知道利用知识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