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让机器人动起来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是在《认识机器人》《与机器人“对话”》几课后,学生真正进入到实战设计、组装、编程控制机器人的一课。本课要求学生学会设计、搭建一台简易机器人小车,并通过与计算机联机,编程并下载简单的移动转向程序,并让学生实地执行操作并学习进行调试。 学情分析: 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认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及各部件功能,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LOGO语言,并会根据给定任务设计LOGO程序来完成任务,到此为止,学生迫切希望看到真正的机器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动起来,而不仅仅满足于屏幕上的仿真运动了。本课我们将以通用机器人为例,学习如何将机器人与计算机连接,如何将编好的程序下载到机器人的“大脑”里,在运行程序后,如何根据场地的情况调整机器人的运动折算率。本课将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想”变为“现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自己设计、搭建机器人。 过程与方法: 使用智慧LOGO语言编程软件写出使机器人能在普通的地面或者桌面上动起来的程序;然后将程序下传给机器人,并进行测试和调试;最后让机器人按照我们的意愿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技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和掌握整个机器人活动的流程:机器人的设计、搭建———程序设计———下传程序———调试程序———完成任务。 教学难点: 1、掌握下传程序的步骤和方法; 2、克服小学生的焦躁心理,对调试工作要做好、做到位。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投影演示结合实践操作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 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知识点及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系统学习了机器人能“懂”的LOGO语言,也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了机器人,还通过虚拟平台与机器人进行了“对话”。那么大家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机器人呢?又想不想让自己制作的机器人听你的话呢?(大家都回答“想”)那请同学们都跟着老师的思路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1.学生认真听讲; 2.调动起积极性 设计、搭建机器人 让学生了解我们将使用的实物机器人属于哪种类型。 师:同学们,目前教学使用的机器人有两种形式: 1、有固定外形的机器人,如通用机器人,其特点是:方便安装; 2、积木式机器人,如乐高机器人,其特点是:变化多端。 强调:设计的原则是,使用最少的部件,实现最好的功能。 1.学生好奇,引出新知 2.学生聆听 3.观察老师出示的各种实物部件 搭建一台简易机器人小车 1.通过已经制作好的实物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2.培养自学及观察,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 师:请同学们自学书P72-P73,学习搭建一台机器人小车的步骤,学习完后,注意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建议一人搭一步,交换找零件和搭建。 (共7步) 1.学生自主学习P72-P73五分钟; 2.小组长安排本组内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3.学生实践操作 将机器人与计算机连 接 1.让学生学会在激动的情绪下迅速冷静下来完成下一步关键内容; 2.学会仔细观察,细致操作完成好每一个步骤的连接,确保联机成功。 师:要将计算机中编好的程序传送到机器人的“大脑”中,就必须在计算机与机器人之间建立联系,以便程序下传。想一想,我们在计算机上编程的程序是怎样传给机器人的? 通用机器人有连接线,操作步骤如下(亲自演示): 第一,将机器人通讯电缆的一端插入计算机的USB口里; 第二,将通讯电缆的另一端与机器人的USB口相连,如果你的机器人的USB连接指示灯亮了,说明你的连接正常,否则请检查连接线的两端接口是否松动了。 第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