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472414

第一单元推力与拉力 单元概述+2课时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239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第一,推力,拉力,概述,课时
  • cover
第一单元推力与拉力 单元概述 一、单元目标 本单元安排了“1.推拉游戏”“2.力与形变”两课,四个探究活动,所关联的课程标准要求见下表。旨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推力和拉力,观察力对物体的形状变化的影响,为建构“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这一上位概念打好基础。 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 5.1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知道里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力和拉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感官火简单的工具,观察比较施力前后物体形状的变化,分析整理实验记录,简要讲述探究过程和与结论 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重证据,愿倾听、分享 关注生活中力与形变相关的现象和问题,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物体形变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二、单元解析 “力”是相对抽象的一个物理概念,学生对力的认识和了解也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将从不同层面学习和研究“力”。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尝试建构力的概念,认识什么是力。教材基于力的两种作用效果改变运动状态(低年级不要求明确此概念,但可以渗透)、改变形状,分别布设“推拉游戏”“力与形变”两课。 第1课“推拉游戏”,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推拉作用出发,设计有趣的“推拉游戏”,按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的认知顺序,让学生先后参与“人与人→人与物一→物与物”作用的推拉游戏,让学生直观感知到推力、拉力,感知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感知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初步归纳抽象“推カ”和“拉力”概念;再进一步联系生活,列举更多的推力与拉力实例,在分析与比较过程中,逐步加深对两种常见“力”的认识。 第2课“力与形変”,则是在第1课认识推力和拉力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经历制作橡皮泥玩具和挤压、拉伸弹簧、皮球、皮筋等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作用效果。通过对橡皮泥的挤压与拉伸,发现橡皮泥的形状会随之改变,初步感受到力可以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再对弹簧、橡皮筋的形状会随之改变,初步感受到力可以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在对弹簧、橡皮筋、皮球、海绵进行挤压与拉伸,发现它们不仅受力后会改变形状,当力消失后,它们还会恢复原来的形状,感受奇妙的形变。其实,力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本单元结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学生人人参与的体验性活动,在活动中观察、比较力的作用效果,初步建立力的概念,为他们后续的学习莫定基础。 本单元探究能力训练重点是:观察、记录、描述、比较、分析、分类、归纳。 三、单元页介绍 单元页中上面两幅图:正在拉伸弹簧的小男孩和挤压鼓鼓的气球的小女孩,渗透拉力和压力的作用效果ー一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下图中孩子们推、拉小汽车情境,渗透推拉作用的另一个效果一一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小诗“推推、拉一拉,你推我拉做游戏……”涉及了本单元的研究主题“推力与拉力探究对象、探究方法、探究目标。教学上可以将单元页作为本单元的“总”切人,让学生先观察体验拉伸弹簧、挤压气球、捏捏橡皮泥、推拉小车,发现并提出感兴趣、可研究的推拉问题,然后引领学生进人新课的教学环节。单元页也可以用于单元结束时分析、解释的素材。 四、课时建议 本单元建议课时为2课时。 第1课 推拉游戏 一、教材分析 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但要逐步过渡到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达到物、我的分离,即科学的客观性,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一些因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其共同特征。教材按概念建构的认知流程:“示例聚焦(“推手”与“拔河”游戏)一一类比举证(“你还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了推和拉")一归纳提炼(初步认识什么是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