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909280

10.2.2 平移的特征 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9次 大小:3246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0.2.2,平移,特征,学案,答案
  • cover
《 平 移 的 特 征 》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移的三个特征:(2)能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3)会利用平移的特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 (1)在对平移特征的探索中,理解及体验几何学习研究中的常用方法. (2)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感受运动变化的观点,体会数形结合、化归转化等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目标:积极参与教学环节,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成就感体验数学的美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平移的特征 、 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平移变换的分析判断、平移特征的灵活运用 【教学学法】 学案导学法,操作发现法、探究讨论法、讲授练习法。 【教具学具】 Flash教学课件、几何画板软件, 直角三角板、直尺 【学习过程】: 一、演示操作、温习反馈 1、 ,简称为平移 2、平移的两要素是 , 二、动手操作,感知特征 【回 忆】利用直尺三角板:过直线a外的一点P作直线a的平行线。 2、【探 索】平移的特征(一) (如右图) (1)A′B′∥AB,A′B′=AB,∠B′=∠B. 同时也有: (2)注意:B′C′与BC的位置关系是 (3)比较△ABC与△A’B’C’ 的形状与大小 (4)【归 纳】平移的特征(一) 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 ① 对应用线段: 且 (或在同一直线上) ② 对应用角 ③ 图形的形状与大小 三、实验操作,再探特征 1、【探 索】平移的特征(二) 1、刚才研究的是两个图形的元素这间的关系, 现在改变研究对像,请把各组 对 应 点 连接一下,猜一猜,量一量,看有什么关系? (2)【归 纳】平移的特征(二) 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且 ( 或在 直线上) ( 即:图形上每一点的平移方向都 平移的距离都 ) (3)提示:平移的特征也是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为平移变换的依据 四、现场取材、检查学情 五、特征应用、作图探究 1、如图,△ABC经过平移到△A′B′C′的位置. 指出平移的方向,并量出平移的距离(精确到1mm) 解: 2、(1)如图,在AC上取中点M, 问:点M会移到什么位置? (2)把△A′B′C′ 沿RS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其平移的距离为线段RS的长度. 3、【画一画】 在下图的方格纸中, (1)画出将图中的△ABC向右平移5格后的△A′B′C′,然后再画出将△A′B′C′向上平移2格后的△A″B″C″. (2)把△ABC平移到上图△A″B″C″的位置,你能想出到其它的平移方法吗? (要说明平移的方向及距离) (备用图) 4、做一做:(作图,讨论合作,得到结论) (1)如图,在纸上画△ABC和两条平行的对称轴m、 n. 画出△ABC关于直线m对称的△A′B′C′, 再画出△A′B′C′关于直线n对称的△A″B″C″, 观察△ABC和△A″B″C″,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 (2)写出你的发现: (3)【课外操作】:当两对称轴不平行时又是什么的情况? (在课本中的网格画图) 六、分层递进、变式延伸 1、如下图所示的汽车标志图案中,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的图案是 (请同学们:在课外时间利用图形的变换方法设计富有个性的图案) 2、已知△ABD沿BD平移到了△FCE的位置,BE=10,CD=4,则平移的方向 平移的距离是 3、如图,△ABC沿AB平移后得到了△DEF,若∠E=40°,∠EDF=100°, (1)∠C= (2)图中与∠C相等的角共有 个。 4、图形的操作过程(如下三个长方形的水平方向的边长均为a,竖直方向的边长均b): 图1 图2 图3 (1)在图1中,将线段A1A2向右平移1个单位到B1B2,得到封闭图形A1A2B2B1 (阴影部分) 在图2中,将折线A1A2A3向右平移1个单位到B1B2B3,得到封闭图形A1A2A3B3B2B1(阴影部分) 请写出上述两个图形中除去阴影部分后剩余部分的面积: S1= ,S2= ( 请说明的你想法) (2)【课外思考】 在图3,在一块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