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932798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解答题精选2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33807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六,精选,答题,函数,反比例,复习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第六章反比例函数解答题精选2 题号 一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 分 一.解答题(共40小题) 1.如图,一次函数y=kx+b(k≠0)与反比例函数y=(a≠0)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A、B两点,A点的坐标为(m,4),B点的坐标为(3,2),连接OA、OB,过B作BD⊥y轴,垂足为D,交OA于C.若OC=CA,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求△AOB的面积; (3)在直线BD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AOE是直角三角形,求出所有可能的E点坐标. 2.如图,一次函数y=k1x+b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2,m),B(n,﹣2)两点.过点B作BC⊥x轴,垂足为C,且S△ABC=5. (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所给条件,请直接写出不等式k1x+b>的解集; (3)若P(p,y1),Q(﹣2,y2)是函数y=图象上的两点,且y1≥y2,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 3.(1)课本情境 课本第40页第3题:如图1,已知矩形AOBC,AB=6cm,BC=16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3cm/s的速度向点O运动,直到点O为止;动点Q同时从点C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与点P同时结束运动.出发   时,点P和点Q之间的距离是10cm; (2)逆向发散 当运动时间为2s时,P、Q两点的距离为   cm;当运动时间为4s时,P、Q两点的距离为   cm; (3)拓展应用 若点P沿着AO→OC→CB移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Q从点C移动到点B停止时,点P随点Q的停止而停止移动,试求经过多长时间△POQ的面积为12cm2? (4)探索发现 如图2,以点O为坐标原点,OC所在直线为x轴,OA所在直线为y轴,1cm长为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连接AC,与PQ相交于点D,若双曲线y=过点D,问k的值是否会变化?若会变化,说明理由;若不会变化,请求出k的值. 4.如图,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与直线y=x交于点M,∠AMB=90°,其两边分别与两坐标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B,四边形OAMB的面积为6. (1)求k的值; (2)点P在(1)的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若点P的横坐标为3,在x轴上有一点D(4,0),若在直线y=x上有动点C,构成△PDC,其面积为3,请写出C点的坐标; (3)若∠EPF=90°,其两边分别为与x轴正半轴,直线y=x交于点E、F,问是否存在点E,使PE=PF?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在矩形AOBC中,OB=6,OA=4,分别以OB,OA所在直线为x轴和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是B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过F点的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与AC边交于点E,连接OE,OF,EF. (1)若tan∠BOF=,求F点的坐标; (2)当点F在BC上移动时,△OEF与△ECF的面积差记为S,求当k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3)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使得△OEF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点F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如图1,一次函数y=kx﹣6(k≠0)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B(4,b). (1)b=   ;k=   ; (2)点C是线段AB上一点,过点C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l交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D,连接OC,OD,BD,若四边形OCBD的面积S四边形OCBD=24,求点C的坐标; (3)将第(2)小题中的△OCD沿射线AB方向平移一定的距离后,得到△O'C'D',若点O的对应点O'恰好落在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如图2),求出此时点D的对应点D'的坐标. 7.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O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平行四边形ADEF,AD经过点O,且AO:OD=1:2,点F恰好落在x轴的正半轴上,若点C(﹣6,0),点D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 (1)证明:△AOF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