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119293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说课稿-第24课 中国航天发展史宣传册 冀教版

日期:2025-10-14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98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稿,24课,中国航天
  • cover
《中国航天发展史宣传册》说课稿 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加以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信息技术第一册第24课。是网络搜索和Word软件学习的一个知识点整合。通过用Word软件创作一个宣传册,来达到综合应用网络搜索和进一步 Word软件的目的。本课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从内容上看,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搜索信息资料”,让学生通过搜索网络,一“中国航天”、“辉煌航天史”、“卫星”、“运载火箭”等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章和图片。并分类保顿需要的资料。第二部分“编辑宣传册”是在Word中编辑文档,按照自己的构思编排图文、修饰效果,制成多页宣传册。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了解电子宣传册的制作流程,学会运用电子宣传册展示特定主题;让学生熟练掌握Word中的图文混排、文本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掌握因特网的相关操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次学习制作宣传册,使学生了解中国航天发展史,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养成文明使用网络的习惯。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结合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使学生了解宣传册的制作流程,进而熟练掌握Word图文混排、文本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难点为如何使学生归纳出图片在宣传册中的作用 四、学生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闻、好奇,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 五、教学方法 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教学中启发、诱导、鼓励、探究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在学习中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归纳总结”的四步教学模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我力求通告引导,启发,使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开展思考讨论—探究质疑—自主创造的活动。 六、媒体应用:本课在微机室进行,所需的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网络下载的图片及视频等。 七、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1.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先出示“神州五号”及杨利伟等人的图片,然后播放神十新闻视频。 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图片主题,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表明了什么?你对中国航天事业说些什么? 提出任务:从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到明代万户的亲身实践,从钱学森的第一枚实验火箭到东方红卫星的上天,中华民族已经在飞天的道路上走了很久。这其中凝聚了多少祖先和前辈们的精神和理想。让我们记录中国航天发展的每一步,编制一本宣传册,让更多的人了解辉煌的中国航天史。 这个环节我采用情景启发教学策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2.搜集资料 宣传册内容包括三部分:中国航天大事记、发展中的中国航天、中国航天人物记。 让学生自己按照教材提示,在专业网站和搜索网站分别搜集相关文字内容和图片,并将搜集的内容分类保存。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掌握因特网的相关操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设计、制作宣传册 任务一:设计:学生可以先根据搜集的各个栏目资料内容的多少使用文本框规划出宣传册的框架结构,然后再在相应的栏目区域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