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119527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1.4计算器帮你忙教案 浙江摄影版 (新)

日期:2025-10-13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515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计算器,帮你,教案
  • cover
4 巧用计算器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信息技术知识目标:学会电脑中计算器窗口的打开,能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数学知识目标: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会使用计算器计算及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乐趣。 2学情分析 学生操作还只是处在启蒙阶段(甚至于,还有部分学生属于零起点),只学会了正确的计算机电源开关的开启和关闭,初步了解多媒体电脑的各个组成部分及会使用鼠标进行一些常用的点击操作,对双击等操作不熟练。学生们对新知识的兴趣较为浓厚,但对相关操作的兴趣持久度低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学习内容 师:小朋友们,今天周老师碰到一位三年级的同学,他说有几个算数题做不来,同学们能帮助他吗?他让周老师把题目都给带来了,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教师通过课件出示算式,学生计算)。 师:同学们用的是什么工具算的? 生1:“我用口算”;生2:“我用的是心算”;生3:“我还用了笔进行计算”;…… 师:“同学们刚才计算得正确,速度也很快,老师给同学带来一个新朋友———计算器。 从而自然引出本课内容《巧用计算器》 活动2【讲授】(二)尝试学习,探索计算方法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二个层次; 第一层次,了解计算器的组成和功能。 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动态、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计算器图片、计算器简介小资料等),让学生根据所给的资料模仿计算器的推销员、计算器的好朋友、计算器本身介绍计算器。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很好的促进了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 第二层次,探索、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数学计算”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我设计了“初试本领”和“大显身手”两个步骤。 “教是因为需要教”,因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使用计算器的经历,所以在“初试本领”时,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通过自己的摸索,尝试了解计算器一些按钮的功能(如加、减、乘、除、删除、清除等按钮) ,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然后同学之间进行成果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加减乘除、删除、清除等按钮的作用 在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后,我便让学生“大显身手”,将课本四道混合运算练习题,设计成两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 (1)3248+5640-1134=?? 1175544-3416+7218=? (2)3568×12-1254+2079=??? 33456×9÷21+2754= 由于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因此我将两组题目区别开来,一组相对简单,一组则相对比较难,从而实现了分层次教学。 活动3【练习】(三)小键盘应用,引导发现规律 1、这一环节请学生出题,教师算结果。教师使用小键盘进行计算,让学生进行比较:鼠标操作和小键盘操作那个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从而引导学生使用小键盘输入! 在使用小键盘输入的时候,强调学生检查指示灯(NUM键) 在这个环节中出示4道题目: 4352-917+1387= 2535×3÷5= 9866543213455×225686÷2×0= 123456+999999999-123456= ??? 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让学生熟练使用小键盘进行计算,又可以间接告诉学生计算器计算虽然很快,很好用,但有的时候还是快不过我们脑袋的简便运算! 2、探索规律是体现用计算器计算的数学价值,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这个步骤中,我先让学生算12345679乘9,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的答案6个1。用12345679乘9的倍数会得到一个有数的数字,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这些算式的规律,这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