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实录 活动一 探究摆钟快慢的奥秘 一、了解计时原理,猜想影响因素 师:(出示图片)古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明了“圭表”“漏刻”“水钟”等计时工具,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摆钟。今天,我们将走进奇妙的钟表世界,探究影响摆钟快慢的奥秘。 师: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摆钟的外形、结构和工作原理。 生1:摆钟由钟锤、摆绳等组成。 生2:工作原理是钟摆一会儿朝左,一会儿朝右,周而复始,来回摆动,计量时间。 师:影响摆钟快慢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 (根据回答,板书:摆动幅度、钟锤重量、摆绳长度……) 二、设计实验方案,制作单摆计时器 师:今天我们将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利用实验来探索摆钟快慢的奥秘。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简易的单摆计时器,你们觉得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自由发言需要的材料。)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棉线、砝码、支架、秒表……利用这些材料,我们可以怎样制作计时器? (小组交流简易单摆计时器的制作方法。) 生:将棉线系在支架一端当作摆绳,下面系上一个砝码,当作摆锤,然后用秒表记录摆动的次数和时间。 师: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生:棉线不能碰到摆杆或者其他地方,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 师:下面我们就来动手试试。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单摆计时器。) 三、实验测试分析,确定影响因素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影响摆钟快慢的因素有摆动幅度、钟锤重量、摆绳长度等,那么,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变摆动的幅度、砝码重量和棉线长度来开展实验。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生:在实验中,我们应该只改变钟锤的摆动幅度(或钟锤重量、或摆绳长度),其他条件不变。 师:小组成员如何分工? 生:小组成员分别负责计时、记录、做实验…… 教师出示实验记录表。 实验一:只改变棉线的长度 砝码重量(克) 摆动幅度(厘米) 棉线长度(厘米) 摆动次数(次/10秒) 10 8 30 10 8 40 10 8 50 注:1.只改变棉线长度,砝码重量、摆动幅度一样。 2.为了便于观察,棉线长短的区别应大些。 3.每次实验时间为10秒,重复做三次实验。 实验结论:棉线越长,摆动的次数( ),摆动的频率( )。 实验二:只改变摆动的幅度 砝码重量(克) 摆动幅度(厘米) 棉线长度(厘米) 摆动次数(次/10秒) 10 6 30 ? 10 8 30 ? 10 10 30 ? 注:1.只改变摆动幅度,砝码重量、棉线长度一样。 2.每次的实验时间为10秒,重复做三次实验。 实验结论:摆动幅度越大,摆动的次数( ),摆动频率( )。 实验三:只改变砝码的重量 砝码重量(克) 摆动幅度(厘米) 棉线长度(厘米) 摆动次数(次/10秒) 10 8 30 20 8 30 50 8 30 住:1.只改变砝码重量,摆动幅度、棉线长度一样。 2.每次的实验时间为10秒,重复做三次实验。 我们的实验结论是:砝码越重,摆动的次数( ),摆动的频率( )。 师:请每个小组根据兴趣选择一个实验,合作完成。 (教师根据情况,调整选择各实验的小组数。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表格。) 师:请分别选择实验一、二、三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交流实验结论。 生1:摆钟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短,摆动得越快。 生2:摆钟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幅的大小无关。 四、交流所遇问题,总结实验方法 师:在今天的实验过程中,你们碰到过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交流自己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收获。) 师:接下来,就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小组合作,完成自评和小组互评。)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只要做个有心人,用心去观察、去实践、去探索,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