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与法治》第九册第五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 ———《15.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初步感知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懂得珍惜地球,对地球产生敬畏和珍爱之情。 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的行为与习惯。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珍惜地球资源的意义,初步学会一些保护地球环境和在自然灾害面前学会自护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用在情景体验、调查交流、创新展示的过程中,增强保护地球、爱护环境、防灾避险的意识。 道德教育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法治教育点:遵守有关环保的法律。 【单元学习活动一览】 核心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社会实践与服务、生活自理与自我保护。 课题 序号 教学重难点 表现性活动 核心能力目标及水平 15、《地球--我们的家园》 1、《我们生存的家园》 2、《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 3、《我们共同的责任》 重点:懂得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要珍惜地球,爱护自然环境,并落实到行动中。 难点:感知地球资源的缺乏;学习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 “我和地球交朋友” 任务一: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任务二: 地球在哭泣 1、收集与处理信息 □模仿 □独立操作 ■迁移 2、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模仿 □独立操作 □迁移 16、《应对自然灾害》 1、《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 2、《防御自然灾害》 3、《不屈的抗灾精神》 重点: 难点: 1、收集与处理信息 □模仿 ■独立操作 □迁移 2、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模仿 □独立操作 □迁移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部编版五下第五单元第十五课第二课时) 学校 班级 执教者 课题 地球———我们的家园 教时 2 日期 教学目标: 1.行为习惯:初步养成珍惜地球资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提升绿色生活的意识。 2.知识技能:初步了解水资源缺乏、空气污染、生物灭绝等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知道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3.过程方法:初步了解水资源缺乏、空气污染、生物灭绝等环境问题的危害,并产生探究其造成的原因的兴趣,收集相关材料。 4.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地球的环境产生忧患意识,并产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水资源缺乏、空气污染、生物灭绝等环境问题的危害,并能探究其造成的原因。 难点:知道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导致地球环境面临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第15课。它和第16课《应对自然灾害》同属第五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这一单元主要从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珍惜地球资源,自觉保护自然环境。本单元两课是并列的关系,前一课讲地球提供人类生存的环境和资源,后一课讲地球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唯一性,懂得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树立珍惜地球资源、爱护环境的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 本课设计了三条线索:第一,知道地球是目前已知的惟一有生命存在的、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感受地球的珍贵; 第二,地球孕育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人类的破坏让地球伤痕累累;第三,懂得保护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责任,要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实现可持续发展。 导入———美好的世界日渐残败(对比感受)———环境污染”概念(读P25“链接”完成任务一)———展示“震惊世界的环境事件”资料———通过摘抄资料中的数据等,指出所列举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