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科目: 科学 教学对象:学生 课时: 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中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本课着重于对溶解现象的观察,能够判断某种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了,为后面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以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等知识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严格按规范利用过滤装置进行实验。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溶解是一种物质(溶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形成均匀,稳定溶液的过程。通过课前和学生的交流得知:四年级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糖或者盐放在水里,就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现象,学生都见过,甚至亲手做过。但还不能准确地说清楚什么是溶解,还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溶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设计重点培养三种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描述能力、概括归纳能力。但是由于山区的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描述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都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1、我边演示边边讲解,引导学生完成活动一(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二(观察面粉在水里的溶解状况),并进一步引导用什么办法能把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引出下一个活动;3、在做过虑混合物时是个难点,为了让学生很好的完成这项活动,我先让学生了解过滤装置及注意事项,再边演示边讲解,并且要求学生跟着我同步完成活动三(过滤混合物,促进溶解概念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出现问题及进解决。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 教学难点: 1、比较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 2、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两杯水(其中一杯是白糖水),从外观上看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 请一名学生尝尝这两杯水是否一样? 说说水为什么会甜呢?糖哪里去了? 老师进一步解释:同学们说的“糖在水中化了”本节课中的出现这种现象要说“糖在水中溶解了”。 看看桌子上的食盐和沙子(淘洗过的沙子),请同学们猜一猜哪个会溶解哪个不会溶解?(板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为了证明同学们的猜测,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 学生观察,回答。 学生分别尝两杯水,并告诉其他同学这两杯水的不同之处。 学生可能会说“水里有糖”“糖在水中化了”。 学生说自己的猜测。 一些学生也许听说过“溶解”一词,但不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我先出示两杯水(其中一杯是糖水),请学生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也就自然的导入本课,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想要探究、想要主动参与的欲望,为下一步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做好铺垫。 二、观察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请同学们根着老师一起做实验。(老师演示,学生根着做。) 1、请各小组先观察食盐和沙子的样子,再分别把一平匙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装有水的烧杯里(不搅拌),观察。 2、用玻璃棒搅拌,观察。 3、把盛有食盐和沙子的烧杯静放一会儿,再观察。 各小组按老师的实验步骤做实验。并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完全课件中的内容: 物质 搅拌前 搅拌后 放置一会后 食盐 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