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植物和阳光》说课稿 日照山海天实验小学 王倩倩 1;来自各市的领导、老师大家好! 2:我说课的题目是《植物和阳光》,下面我将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预设问题、资源建议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3;我将从课表定位、教材作用、内容分析、学情分析四个方面阐述我的第一个板块,教材及学情分析, 4: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与环境》中的第二课。本单元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中四大板块中的“生命科学领域”。 5: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科学大概念范畴,本单元所依托的科学大概念是:“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新课标所界定的一二年级的学习目标是:说出植物需要阳光和水以维持生存和生长。落实到本节课的目标是:说出植物需要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6:上一节课《种大蒜》总体感知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分,本节课深入探究植物和阳光的关系,下一节课《植物和水》将重点研究植物和水的关系。 7:从教材上流程上看,分为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 8:其中课前活动准备提示要有目的的准备表面颜色不同的水果。 9:活动(一)通过观察植物果实表面颜色不均匀、小草在大树背阴下和大树旁向阳处长得茂盛程度不同,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有趣的自然现象,启发猜想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并进行解释。 10:活动(一):观察并解释植物的生长与阳光的关系。 11:活动(二):教材意图做一组对比实验,对两株生长情况差不多的同种植物在不同阳光强度下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和交流;教材意图的不变量是两株生长情况差不多的同种植物、及时浇水,变量是阳光强度。让学生比较观察阳光下和背阴处,植物的变化。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12:经过这一实践活动,在知识上 13:活动(一)和(二)从逻辑角度来讲是递进的关系,从科学探究过程的角度分析,又是一个先进行猜想然后进行实验验证的关系。这部分既是对上一个活动作出解释的验证,也是对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这一解释的初步认识。 14:拓展活动:观察喜阳、喜阴植物的课下拓展活动。 课后拓展活动:让学生继续观察,将视角从实验室扩展到我们的生活环境,并找到喜阳和喜阴植物,对植物长期形成的适应阳光强度的情况做分析。学情分析: 15: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有: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和植物握个手》已经认识了植物的花、叶、茎。对植物大体概况有所了解。知道植物是一种生物,茎、叶、花、果实是植物的一部分,通过本单元第一课《种大蒜》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亲身体验种大蒜的快乐与收获,初步感知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等外部能量的供给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植物和阳光的关系。 经过一年的科学课程学习,逐渐养成倾听、观察、记录、交流、合作、整理习惯; 对客观现象有了一定的观察、描述、交流、分类、猜想、比较、预测能力,但这些能力知识初步的,对于解释的事物之间的联系,需要教师的指导。低年级学生要以培养兴趣、能力和习惯为主,让学生体验科学的乐趣。在探究领域中,观察是认识周围世界、发展各种能力的第一步。在整个小学阶段我们都应重视观察,本节课重点培养学会观察、解释的探究技能。 16:根据我对课标、教材、学情的分析,制定了以下四维教学目标如下 17:(一)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初步让学生感知植物的生存和生长与阳光有密切关系。 (二)科学探究目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1、能观察和描述果实颜色不同、植物生长情况不同等具体现象,分类比较中提出关于植物和阳光的问题。 2、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和观察到的现象,对问题做出简单猜想。 3、初步了解探究对比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