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科学上册《组装小书架》说课稿 青岛市北区第二实验小学 徐亮 一、课标解读 1.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形成三个主要概念。 2.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 3.本课相关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问题与需求】先呈现了多块带孔的木板以及螺丝钉,还有一摞摆放不太规整的书籍。提出了一个任务需求:“组装小书架,把书本整理一下吧。”其设计目的是通过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发学生组装小书架的需求与兴趣。 接下来对话:“用什么工具组装呢?”“要看看螺丝钉是什么样子的。”的设计目的是将学生引向对工具的学习与使用。 【探究与实践】包括两个活动: 1. 观察螺丝钉与螺丝刀。 教材图示出常用的不同型号的螺丝钉与螺丝刀,并用特写图放大呈现出刀头的“十”字型和“一”字型,还配以文字:“十”字和“一”字螺丝刀是生活中常用的螺丝刀。这说明本课是要引导学生感知了解常用螺丝刀和螺丝钉,发现它们的对应关系。 2. 使用螺丝刀。 本环节先提出了“选用哪种螺丝刀”的问题,接着呈现了三枚不同型号与规格的螺丝钉钉帽的特写图。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螺丝钉的凹槽,来选取出合适的螺丝刀。 下一个问题“怎样旋转是拧紧?怎样旋转是松开?”仅靠观察螺纹方向是无法判断的,引导学生从体验活动中去发现。 螺丝刀头部对准螺丝钉凹槽的图片,显示了螺丝刀的使用技巧之一。 接下来图示里的活动目的,一是让学生体验区别,体会到人们创造工具、使用工具的智慧。二是让学生练习掌握螺丝刀的使用方法,为组装活动做好准备。 【评价与创新】第一个环节是使用螺丝刀来组装书架。 问题“这些材料可以组装成什么样的书架呢?”一是激发创意设计意识。二是引导学生依据材料等实际条件,让创意设计更具可行性。 组装情景图中,三位同学有的拧螺丝,有的扶木板,配合的默契又愉快。意在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任务,进一步掌握使用工具的方法与技巧。 第二个环节是评价拓展。 “对我的作品提出意见吧”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两幅利用书架摆放书籍及物品的图片,一是提示组装后进行实物测试,开展科学评价;二是引导学生展示作品,并互相提出意见与建议。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有了较强的兴趣,大多数学生会通过多样观察来了解自然事物、现象,具有一定的动手、思维能力,同时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但是二年级学生对比观察、分析判断、创意表达的能力有较大差异。在活动中的有意注意能力有限,分工合作意识与能力有限,所以更适应直观性强、趣味性大、容易操作的体验式探究实践。 学情造成两个难点:一是在操作组装方面,分工合作将木板扶稳螺丝拧好需要体验练习;二是在设计评价方面,学生的创意思维容易发散,可行性低。对设计和作品的评价需要引导。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识常用螺丝刀及相应的螺丝钉,了解其功能。 2.能利用感官观察螺丝刀与螺丝钉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能使用螺丝刀、螺丝钉将散装的书架组装成实用书架,提出自己的创意设计并尝试改装;能对设计与作品进行评价。 3. 乐于通过口述、建模等方式将设想表达出来;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能从体验活动中感知使用工具和团队分工合作的作用。 4.了解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了解人类可以利用工具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五、教学活动的组织 (一)课前准备 1.上课前一天发倡议,请学生自愿带一本书到班里建立或扩充图书角。 2.上课前请学生把带来的书放到指定的位置。(随意堆放,不做整理。) (二)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1.创设情境,引发需求。 由书本随意堆放造成的不规整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提出利用书架来实现整齐摆放便于查找的想法。 2.提出组装书架的问题。 出示带有孔洞的木板,引导学生观察并设想其它所需的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