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中的第六课。是学生探索了声音的产生、变化、传播后,对耳朵的研究。我们之所以知道生活中有各 种各样的声音,都是因为耳朵的原因。耳朵是人体的感觉器官,它能听见声音,这是孩子们了 解的。可是人们怎样通过耳朵听声音,他们恐怕一时还说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课我们首先从认识耳的构造入手,研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有着非常复杂的构造。耳廓将声音收集起来,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 这种振动又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充满了液体,布满了神经末梢。这些神经细胞将振动 转成信息信号,传入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耳朵的工作原理,教材呈现了三个内容:一通过游戏体验观察,知道耳廓的作用;二通过对耳的结构和功能的探 究,让学生了解人耳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三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实验,掌握耳朵内鼓膜的作用。 课文最后安排的活动要让学生体会耳朵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意识到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另一方面要体会有听力障碍人的困难,使学生意识到要关爱他人.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四年级有三个班级,本人承担所有班级的教学。班级学生数基本在45个左右,合理的人数也为科学学习的顺利组织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本课是学生探索了声音的产生、变化、传播后,对耳朵的研究。我们之所以知道生活中有各 种各样的声音,都是因为耳朵的原因。耳朵是人体的感觉器官,它能听见声音,这是孩子们了 解的。所以本课的教学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2、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 3、知道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进行鼓膜功能的研究。 2、学会搜集、整理信息、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2、体会有听力障碍人的困难,使学生意识到要关爱他人 3、培养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三、【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各有一个玻璃杯、一块气球皮、一条橡皮筋、一个小鼓、一点细沙。 2、演示实验器材:耳朵的模型。 2、多媒体课件:耳朵的结构图;音频资料。 四、【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运用模型展示耳的奥秘,提高学 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让学 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掌握相关科学知识,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这些是什么声音? 2.教师播放雷雨交雷雨、鸟鸣、流水的声音,学生汇报。 3.提问:你们是用身体的哪个器官来听这些声音的呢?(学生回答) 4.谈话:那你知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 (二)、耳朵的结构和功能1、师:同学们,我们能对声音听得那么清楚,完全取决于我们平时能看到的这个,(师撩开头发露出耳朵,指着耳廓)这就是耳廓。 2、课中实验,耳廓的作用: (1)师:下面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听一段音乐吧!这次我们用一种别样的方法来听,很有趣的。大家先把手放在耳后,手掌围住耳朵。(示范)生跟着老师做。师:待会我说“开”,你们就把手掌向后打开。(示范)我说“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