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廓的作用。 3.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PVC管、气球皮、细沙粒、小鼓、半个矿泉水瓶、分层探究活动单 教师准备:耳的立体模型、耳的结构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听尤克里里弹奏,猜猜听到的歌曲名。 (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在谈话中巩固已学的关于声音的知识。) 一、揭题导入 1. 提问:我们在听声音的时候用到了哪个器官呢?(听声音用到了耳朵) 2. 揭题:我们究竟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 二、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1.刚刚大家提到了耳朵,你了解你的耳朵吗?耳朵到底有哪些部分组成? 预设生答:鼓膜 耳廓 耳道…… (将学生所答一一板贴) 2.利用“耳的结构”模型向学生介绍耳的结构:这就是我们整个耳朵的模型,它是由耳廓、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构成的。根据它的功能、位置,我们把它们分为外耳、中耳、内耳。(板书) 3.小组讨论:耳朵各部分主要有哪些作用? 4.全班交流,学生表达自己的初始想法。 三、探究活动一:模拟“鼓膜”,它的振动有什么特点? 1.提问:声波传到了鼓膜,你觉得会发生什么呢? 2.学生猜测,并说说猜测的理由。 3.让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吧!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PVC管口绑上气球皮,模拟耳道和鼓膜,请一位同学敲击小鼓,另一位同学拿着“鼓膜模型”在小鼓上方,先用肉眼观察鼓膜,看看鼓膜有没有振动,然后用手触摸,感受鼓膜是否振动,小组同学轮流实验。 4.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5.汇报交流,发现:我们用肉眼很难看到鼓膜的振动,用手触摸也很难感觉到。 6.教师出示细沙:我们在“鼓膜”上放一些细沙,如果鼓膜振动,细沙也会振动。再做实验试试。出示实验要求: ①在“鼓膜”上放一些细沙,一位同学轻敲和重敲小鼓,另一位同学拿着在小鼓上方,比较看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做好记录; ②我们把“鼓膜模型”放在近处(离小鼓2CM)和远处(离小鼓10CM),用相同力量敲击,比较看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做好记录; ③小组同学轮流实验,结束后整理材料,准备汇报。 7.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8.各小组汇报交流。 9.师小结:我们耳朵里的鼓膜比气球皮更薄更灵敏,当外界的声音传到鼓膜时,它就会产生振动,声音强,振动幅度大,声音弱,振动幅度小。 四、探究活动二:听听声音强弱的变化,说说耳廓有什么作用。 1.过渡:我们的耳廓是不是没什么用呢? 2.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剪掉下半部分的矿泉水瓶,它模拟的就是我们的———耳廓。让我们用上刚才的装置再来试试,实验后你们就知道我们的耳廓有什么作用了。 3.课件出示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默读,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①给装置套上半个矿泉水瓶,模拟我们的耳廓。 ②把 套上“耳廓”的鼓膜装置放在小鼓上方,敲击小鼓;再拿掉“耳廓”(保持距离不变),敲击小鼓,比较看到的现象有什么变化?做好记录。 ③小组同学轮流实验,结束后整理材料,思考:耳廓有什么作用?并准备汇报。 4.学生实验。 5.汇报交流,知道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 6.拓展:(课件出示)小兔子有一双长长的耳朵,它不仅灵活,而且还会左右转动,兔子有着长长的耳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