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502736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山童》人教新课标(2014秋)

日期:2025-09-2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15989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 cover
《山童》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山童》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1989年全国广播新歌“联环杯”征集评奖活动中,该作品荣登优秀歌曲奖榜首。《山童》的歌词不仅形象生动,富于儿童情趣,而且语言通俗,读起来朗朗上口,艺术的表现了山区儿童那美好的童年生活情景。 《山童》的音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前奏(1-16小节,1=E):根据第一部分第一乐段的主题发展而成,2+2结构的四句结构,情绪欢快活泼。 (二)第一部分(17-83小节,1=E):齐唱与合唱交替出现。旋律跳荡,节奏活泼,表现了孩子快乐舒畅的心情和对美好景物的热情赞美。包括3个乐段: 乐段A为4乐句组成的平行结构(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完全重复),上、下两片之间有一个短小的间奏(1小节)。 乐段B为3个乐句(4+8+6)组成的对比乐段,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局部重复。 乐段C的前四个乐句为对比关系(4+4+4+4);这之后用多种多样的衬词,惟妙惟肖、有声有色地模仿了羊儿的踢踏鸣叫,河水的流淌喧哗,鞭儿的挥动作响,呈现出一幅诙谐、生动的有声图画。衬词演唱的片断既有补充性质(前半部分),亦有过渡性质(后半部分),自然地导入歌曲第二部分。 (三)第二部分(84-119小节,1=D):合唱形式--4个乐句组成的对比乐段(乐段D),在调性(调高下移大二度)、节奏(四分音符为主要节奏素材)、演唱形式(始终采用二声部形式)等方面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 间奏(120-125小节,1=D):由节奏呈重复关系的两个乐节组成。后一乐节将高音上移半音(1=D的#4),成为下一部分的属音(1=E的3),与其开头的“6”构成上四度进行(属音――主音)。 (四)第三部分(126-174小节,1=E):合唱形式(低声部细分为两个声部)。乐段E为对比结构。前两个乐句为重复关系,虽然没有直接再现乐段A的旋律素材,但调性与情绪的回归是显而易见的。这之后是第一部分用衬词演唱的片断的再现。为了便于歌曲的反复,第一段歌词的演唱省略带有过渡性质的后半部分。第二段歌词再现了过渡性乐段并作了扩展,连续地用二分音符长音一字一音地唱出歌曲的主题 --“童年多美好。”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感受歌曲情绪,能够听辨出歌曲的演唱形式。 2.通过聆听《山童》,能哼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3. 通过欣赏《山童》,感受乐曲情绪,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歌曲结构的感知与听辨。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歌曲 初步感受 活动1.1揭示课题 介绍歌曲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听过《山童》这首合唱歌曲吗? 媒体支持:播放歌曲 插入图片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表现了山区儿童美好的童年生活。歌曲曾在1989年全国广播新歌“联环杯”征集评奖活动中,荣登优秀歌曲奖榜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山童》。 活动1.2 初步感受 过渡语:请同学们再次欣赏这首歌曲,同时请你们思考:歌曲的情绪和曲式结构是怎样的? 媒体支持:播放歌曲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表现了山区儿童那美好的童年生活情景。那么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在仔细聆听中找到答案吧! (二)分段欣赏 活动2.1 视唱歌曲主题: 过渡语:现在我们先来听一听歌曲的主题旋律。你们听听它什么特点? 媒体支持:出示歌谱 主题音乐mp3 教师总结:歌曲主题旋律,跳荡起伏,跳跃大;节奏活泼 ,更深一步地刻画了山童活泼、开朗的性格;歌曲的主题旋律,在整首歌曲中几次出现,并发展变化,歌曲的前奏也是主题旋律发展而来的。 活动2.2聆听前奏 过渡语:请听一听前奏用了主题旋律的哪几个小节? 媒体支持:出示前奏乐谱 前奏mp3 教师总结:前奏是主题旋律发展而来的,活泼、跳荡的前奏,把我们带入到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