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17869

第三单元 活动2 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117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三,单元,活动,安排,作息时间,教学设计
  • cover
活动2 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安排作息时间表》是科学-出卷网-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活动2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教材是关于Word的文本编辑的延伸———表格的制作,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中的表格菜单或表格和边框工具,轻松生成表格。通过让学生设计作息时间表、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着重选取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内容进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这个基础工具,培养学生利用这个工具进行其他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注意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选择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因此,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 ?1、插入表格,学会自己制作作息时间表。 2、如何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3、美化表格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信息的素养与能力。 ?2、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法,使学生经历自制时间表的过程,培养时间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时间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 掌握表格的插入方法,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插入表格。学会编辑表格,美化表格。 教学难点: 掌握给表格填充颜色的基本方法。 教法与学法阐述: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精神,教师只能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是为学生服务的,而学生则是实践者、领悟者、应用者,是教师服务的对象。信息技术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因此,本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是任务驱动法、尝试发现法、总结归纳法,综合运用直播教学平台,大屏幕投影直观演示法等;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熟练掌握了对文字的输入,文本的编辑等的操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与技能,积累了少许的学习经验,他们可以利用生活中和学习中已有的经验学习新知。本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探索欲望,喜欢观察、发问、探索、质疑,喜欢展示自己的发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不断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他们就会迸发相互创造的思维火花。 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情分析,我的设计思路是以“重视学生实践,鼓励学生创新”为主线。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在本课我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到各个操作实践上,同时鼓励学生创新,允许个性差异存在。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我从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进入寒假了,你们有什么安排吗?大家有没有计划下自己的假期安排呢?不管做什么,都要合理安排我们学习、活动的时间,完成好暑假作业。如何合理安排我们的时间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所谓学习内容———《制作作息时间表》(板书课题)(课件演示:暑假作息时间表)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教学内容。】 二、探索新知: ?1、师:这是一个以表格形式出现的文档,观察它有哪几部分组成。 生:观察描述表格(标题、表格和表格中的文字三部分组成,还有表格的颜色变化) ?2、你们知道它是如何制作的吗? 预设1:有的学生在生活中会制作、运用表格,这时可以请他上台为同学们演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