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骨骼、关节和肌肉 科学概念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的基础上,做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 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哑铃或者其他重物1个。 为每位学生准备:记录纸1张。 书说明 在本课的导言中将骨骼的支撑、保护功能讲述给学生,以明确骨骼在身体活动中的基本功能。随后提出一个问题“骨骼能够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他将学生思路由对骨骼的关注指向了骨骼与其他相关组织在实现肢体运动功能上的关系,贴近了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教学过程 1.观察上肢的运动。 上肢的运动选择范围比较大,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原则:不要涉及上肢以外的身体部分,以免复杂的运动造成观察、描述上的困难。 2.活动中要让学生能够用上力,以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与作用。 3.可以分解观察上肢的运动,降低观察难度,保证观察活动的有效进行。 4.在观察、体验活动中,学生要在充分进行个体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参与到集体的研讨之中。 5.记录我们的发现 在记录中,学生要将自己观察到的手和手臂的变化画在记录单上。学生的记录一定要求是真实的观察结果。 对于肌肉、关节的观察,需要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做出推理,以提出关于肌肉、关节形状、结构的认识。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查阅到的相关资料来建立认识。 在这段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在观察和描述中对于骨骼、关节和肌肉在上肢活动过程中的协调运动,建立其中的联系。对于上肢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认识与描述不必要求过深,这些可以依靠阅读资料进行。 6.学生对拿起哑铃的运动过程作出的解释可以相对简单。 在拿哑铃的过程中,手和手臂的各个骨骼、关节与肌肉都在发挥各自的功能,学生并不能一一细致的说明,也不能直接说出各个部位的准确名称。所以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更多的是进行标记和指着自己的手臂进行讲述。 7.“交流我们的观察结果,并与单元阅读资料进行对比。我们的描述准确吗?” 这个问题是明确地告诉学生,在科学课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观察、实验等方法以外,查阅资料并进行对比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借助资料帮助自己完善认识。 8.第68页的内容是对于骨骼、关节和肌肉认识上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功能特点。 台灯所用的蛇皮管,类似脊柱的结构;高塔能起到类似骨骼的支撑作用;天线的万向节,相当于肩关节与髋关节的结构;门窗上的合页类似身体多个部位的关节;右侧两幅图片中的液压动力部分类似肌肉,吊臂相当于手臂上的骨骼。 9.“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这一句话涉及到健康生活的话题,将身体的结构与身体的生长、运动联系了起来。 最后一句话,将学生的观察研究引申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上去,这不仅是知识上的迁移,也是方法上的迁移。 对于最后那一句话,建议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将骨骼、关节和肌肉之间的关系再一次明确,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一)背景和目标 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要向学生们介绍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学生将会有机会体验上肢运动时,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协调动作的。 作为人体组成的一部分,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身体,并和肌肉共同作用产生运动。肌肉不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