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679925

2.4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宋词(西江月) 教案

日期:2025-04-08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50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声音,创造,表现,宋词,西江月,教案
  • cover
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卷网-、花城-出卷网- 3.学科:音乐 4.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 初中音乐《声音的创造与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聆听、感受、表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音响效果活动中,养成在生活中观察身边事物,注意倾听的习惯。 2、通过对宋词《西江月》的吟诵,理解作品中的声音来源,感受宋词所表现的音韵、节奏、意境。 3、通过分工合作,小组参与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体会成功的喜悦。 4、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关注生活中声音,主动构建与本音乐课有关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发现的音源音响,设计、创造音乐效果运用于作品中。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和分辨生活中的声音,体会在生活中各种声音的不同,懂得音乐中的音源素材;用心感受、细心揣摩《西江月》里所表达的意境,发掘诗词的音源,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多种不同的声音表现《西江月》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景 老师提出以下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有声世界,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美妙的音响。大家听,下面的声音你熟悉吗?(点击课件,出示几个同学们都熟悉的动物叫声)你能模仿吗? ” 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再选代表在班上进行表演; 2、做一个表现各种各样类型的风/雨的故事 (借用道具:三角铁、木鱼、响板……) 微风、狂风、台风、龙卷风 细雨、中雨、大雨、暴雨 让学生对自己刚才的参与活动给予自主式的评价和交流; 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熟悉的声音可以模仿; 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给予一定的肯定。 二、教授新课 1、寻找声源 (1)请学生朗读《西江月》,注意要有韵律来朗读 (2)配乐朗诵 (3)启发学生从词里寻找: 动物:鹊、蝉、蛙 动词:惊、鸣、说、听、转、见 量词:一、七、八、两、三 2、创作表现 你从《西江月》这首词中感受到有多少种不同的声音? 惊鹊、清风、鸣蝉、稻花香、蛙声、雨、溪……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创作声源,用道具来表现这些声音。 三、评价与总结。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